1、選地整地:選擇陽光充足、土層深厚、土壤通透性好、有機質豐富的中性土壤種植。2、種植方法:一般采用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兩種方法,現在最主要的種植方式是無性繁殖。3、水肥管理:種植艾草之前需打好底肥,采用噴灌與漫灌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澆水。4、除草:對于枯萎的艾草要及時進行處理。5、采收:可分幾次進行。

一、選地整地
1、艾草對土壤要求不高,但最好是陽光充足、土層深厚、土壤透明度好、有機質豐富的中性土壤。為了節約土地資源,也可以在路邊、斜坡、房屋前后、田間角落等地合理布局。但是,作為食藥用的艾草,地塊的選擇很重要。為了保證艾草原料的質量安全及其藥效,栽培區周邊的空氣應清潔無塵,附近無居民生活污水和工業水污染,空氣質量也應符合國標GB3059-2012的規定。
2、選擇地塊后,可以開展整地的工作,需要深耕土壤30cm以上。深耕土地,一方面可以疏松土壤,另一方面可以去除一些雜草,有利于艾草的生長。
二、種植方法
艾草的種植方法一般分為兩種,即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
1、采用有性繁殖的方法時,需先將種子進行處理,而且盡可能的先在人工創造的環境中將種子催芽,然后再進行播種。
2、目前,最主要的種植方式還是無性繁殖,即通過從年老的艾草旁挖取新的塊莖進行移栽,采用這一種植方式的艾草生長速度快,但也要注意在挖取塊莖的時候不要損壞主要部位,避免因此帶來的損失。
三、水肥管理
1、施肥:在種植艾草之前,種植戶需打好底肥,使用腐肥和動物糞便,混合這些肥料后翻入土中,然后起溝做壟,等待種植。移栽結束后成活下來的艾草在10天之后需要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施肥,為了提高艾草的生長速度,一般會選用尿素。等艾草長到50-60厘米的時候還需再施一次肥,依舊施用尿素,但是施肥的方式變為了融入水中進行噴灑。等到艾草收割之后進入了休眠期,仍需要施一些農家肥和有機肥作為底肥,等待明年生長。
2、灌溉:當艾草還很矮時,一般采用噴灌的方式,等艾草長到1m時需要改為漫灌,否則艾草就會斷裂。
四、除草
前期除草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艾草只有在幼苗時期才能方便除草。另外,枯萎的艾草也必須立即處理。每茬收割后,應當及時收集地上的雜草,尤其是帶有草籽的雜草,將它們堆集在地頭焚燒,嚴禁草籽落入田間。
五、采收
艾草的采收分為幾次進行,首先收獲生長快的艾草,然后施加適量的肥料促進生長,到一定高度再次收獲。到了11月,艾草的生長變慢,一般進入休眠期。此時,撒上肥料補充肥力,同時要讓土壤中含有一定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