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方法:春秋兩季移栽,移栽前先于清水中浸泡10小時,移栽株行距為2×3m。
肥水管理:施足基肥,萌芽期、開花期、幼果期、果實增重期及時追肥。生長前期需水量大,土壤保持濕潤,尤其是開花結果期不可缺水。
修剪整形:采用紡錘形樹形,生長期間做好修剪整形工作,進入結果期后及時剪去徒長枝、過密枝、細弱枝。
花果管理:釋放蜜蜂為冬棗授粉,7月上旬及時疏果。

一、冬棗怎么種植
1、種植方法
(1)冬棗適應性強,北到遼寧,南到廣西,西到新疆均可栽植。冬棗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肥沃沙壤土為,忌嚴重內澇地塊。
(2)冬棗在移栽時挖1米見方大坑,施足基肥,栽后踏實。栽植時間在春秋兩季,即12月份至翌年4月中旬之間,秋季在落葉后封凍前進行,春季在解凍后發芽前栽植。
(3)栽植時先將苗木放在清水浸泡10小時,然后定植,株行距通常以2米×3米為宜,一畝可栽111株。
2、肥水管理
(1)栽植前施足基肥,栽植后根據樹勢強弱,施入復合肥,以氮肥為主,搭配磷、鉀肥。
(2)追肥后掌握四個關鍵時期,即萌芽期、開花期、幼果期、果實增重期,葉面噴肥(肥料以尿素和磷酸二氫鉀為主)可結合病蟲害防治進行。
(3)冬棗在生長前期需水量大,一年苗土壤要長期保持濕潤,尤其在開花期、果實生長期不可缺水,缺水易導致落花落果,水分適宜,利于授粉受精,提高坐果率。

3、修剪整形
(1)密植園宜采用紡錘形樹形,幼樹定植后當年進行定干,定干高度50厘米,于定干高度以上30厘米~40厘米處截干,留出整形帶,整形帶以內的二次枝,均于基部剪除,利用主芽萌發培養骨干枝。
(2)整形帶以下的二次枝,細弱的自基部疏除,強壯枝待夏季摘心,控制旺長,保留枝葉,以制造營養供應骨干枝生長。
(3)冬剪時,主干上距地面50厘米以下的分枝全部疏除,在50厘米以上選留6個~7個長勢均衡、方位較好的枝,其中4個~5個為骨干枝、1個~2個為輔養枝。
(4)對中心及各骨干枝延長枝,在距主干40厘米~50厘米處剪除,并剪掉剪口下個二次枝。第2、3年的整形主要是通過拉枝、摘心、疏枝、環割等措施,培養10個~15個均勻著生在中心干上的骨干枝,且同一側骨干枝間距不小于50厘米。
(5)進入結果期后,主要通過徒長枝、疏截過密枝和細弱枝等方式,維持樹勢平衡,保持樹冠通風透光結構,更新結果枝組,長期保持較好的結果能力。

4、花果管理
(1)棗花是蟲媒花,需要昆蟲傳粉結實,應進行棗園放蜂;異花授粉可提高坐果率。
(2)疏果可在7月上旬按照適宜的果實負載量進行,通常大棗吊可留2個果,小棗吊可留1個果,弱棗吊不留果,棗頭枝上木質化棗吊養分足,可多留果,以提高產量。

二、冬棗春季管理方法
1、增施基肥
(1)春季施基肥,是增強樹勢、提高產量、改善品質的重要措施之一。
(2)基肥在早春解凍后施入,成樹一般每株施入腐熟的有機肥50千克左右,配施1千克尿素、2千克過磷酸鈣,幼樹酌減。
(3)施肥可采用溝施、環狀溝施或放射溝施,溝寬40-50公分,深40-50公分。
2、春季耕翻
(1)通過耕翻,使冬棗園土壤經常保持疏松而無雜草,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有利保墑,同時可以消滅越冬害蟲,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2)春季耕翻2-3次,耕翻深度為30-40公分,離樹干附近的深度應更淺,以避免斷傷大根。

3、春季追肥
(1)追肥以氮肥為主,在每年4-5月份,冬棗發芽前和發芽后進行追肥。
(2)通常成年樹在樹外圍里側,挖4-8個深30-40公分的小坑,每株追施尿素0.5-1千克、過磷酸鈣2千克,幼樹酌減。
4、春季灌水
(1)北方春季干旱少雨,所以春季要注意澆水,特別是在萌芽和開花時,是冬棗需水的關鍵時期。
(2)一般灌水采取穴灌或溝灌。灌水量根據樹勢、樹齡、天氣、墑情而定。

5、春季修剪
(1)冬棗樹形修剪是調節樹體營養分配、促進營養生長轉化的關鍵環節。
(2)冬棗春季修剪應考慮枝條布局,采用主枝自然圓頭形,主枝留5一6個,每個主枝留3一4個側枝,同時把病枝、殘枝、蟲卵枝剪去,并統-收集燒毀。
6、病蟲害防治
(1)棗尺蠖、食芽象蟲、棗癭紋、蛾等在春季棗樹發芽期的害蟲,應及時采用相應防治措施進行及早防治。
(2)對桃小食心蟲、龜蠟蚧,應在春季抓住關鍵時期進行防治。
(3)對銹病、炭疽病、輪紋病等病害,可在春季清潔棗園時,結合剪除病枝,集中燒毀,可以減輕和防治這些病害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