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是木犀科、素馨屬直立或攀援灌木,高達3米。小枝圓柱形或稍壓扁狀,有時中空,疏被柔毛。葉對生,單葉,葉片紙質,圓形、橢圓形、卵狀橢圓形或倒卵形,兩端圓或鈍,基部有時微心形,在上面稍凹入或凹起。

培養茉莉花盆栽所需的土壤最好富含腐殖質、微酸性、沙質土壤。土壤要求有良好的透水和透氣性,可以由腐葉土、園土、河沙、腐熟有機肥和混合配制而成。當然,也可以根據需要用其他物質代替,只要能夠確保土壤有良好的透水和透氣性,同時也能夠保水保肥即可。

澆水時,茉莉花喜歡潮濕的環境,生長迅速,對水分要求較高。如果盆土過于干燥,將會影響茉莉花的生長。因此,澆水時應遵循“不干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在春季和秋季,當氣溫較低時,可根據盆土情況每2-3天澆一次水。而在夏季氣溫較高時,可以每1-2天澆一次水。而在冬季,盡量少澆水,保持盆土微潮但不干燥。夏季溫度超過30度時,可以通過早晨和傍晚向植株和地面噴灑水分來增加空氣濕度,達到降溫的目的。
施肥
茉莉花生長茂盛,開花頻繁且花期較長,對于養分的需求量較大。施肥的原則是“薄肥勤施”,單次施肥量不能過多,否則容易燒根導致植物死亡。在生長期,大約20天左右施一次肥,在花前和花期需要補充磷、鉀肥。施肥時應以動物骨粉、腐熟發酵的餅肥為主,并搭配復合肥和液體肥。
光照
關于茉莉花和茶花的生長關系,有一種說法是“陽茉莉,陰茶花,不陰不陽四季蘭”和“曬不死的茉莉”。這說明茉莉喜歡強光照,如果能在生長期接受太陽暴曬,生長會非常好。相反,長期處于陰暗處,茉莉枝條會變得細弱、葉子會變黃、脫落、焦邊、干邊。因此,在家庭種植茉莉花時,應將其放在陽光充足、向陽的陽臺中,最好能接受到較強的直接陽光照射。

茉莉花原產于溫暖的印度,它適合在氣溫20-32度的環境中生長。如果在冬季氣溫低于3℃,茉莉的枝葉就容易遭受凍害;低于0度時,茉莉植株也很容易枯萎死亡。因此,在北方種植茉莉花時,冬季的保暖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茉莉花是一種藤本植物,生長速度快,萌發力強。如果不進行修剪,植株就會變得雜亂無章,影響觀賞效果,還會消耗養分,影響開花。適當且必要的修剪可以確保茉莉能夠存儲更多養分,促進新枝條和新花芽的萌發,還能保持株型的豐滿美麗。平時應該剪除無用的叢生枝、陰枝、弱枝和病枝,花謝后應立即剪掉殘敗的花枝,以促使基部萌發新的枝條,保證長期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