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籠果和姑娘果的區(qū)別,燈籠果和姑娘果的用途
科屬:燈籠果為醋栗科茶蔍屬多年生灌;姑娘果為茄科酸漿屬多年生直立草本植。味道:燈籠果未成熟時味極酸,成熟后酸甜可口;姑娘果沒成熟時非常苦,成熟后甜中帶奶味。口感:燈籠果水分不多,里面有很多小籽,吃起來的感覺像石榴;姑娘果含水分較多,吃起來的感覺像無籽提子。此外,形態(tài)、外觀、習(xí)性、用途也有不同之處。
燈籠果的產(chǎn)地分布,燈籠果的別名是什么
燈籠果原產(chǎn)地為秘魯和智利,但是被廣泛的引入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所有番茄可以存活的地方都可以種。現(xiàn)在在中國各地均有栽培,主要分布在中國云南(南部)、廣西、廣東、海南、香港、臺灣、福建(南部)和東北三省。燈籠果的別名有很多,如打頭泡、燈籠草、鬼燈籠、小姑娘、菇蔦、酸漿、洋姑娘、香姑娘、含羞果等。
燈籠果何時成熟,附其基本情況介紹
燈籠果通常在夏季成熟,也就是在每年的7-8月開花結(jié)果,以實際成熟時間為準(zhǔn)。燈籠果主要分布在我國廣東、廣西、云南等地區(qū),植株全草均可入藥,果實成熟后酸甜味,可生食或作果醬。燈籠果屬于多年生草本,通常高45-90厘米,有匍匐的根狀莖,果萼呈卵球狀,漿果直徑約1-1.5厘米,果實成熟時為黃色。
燈籠果的栽培技術(shù),詳細介紹
1、溫度:10℃以下的植物停止生長,0℃以下植株受凍。2、光照:光照不足時,植株徒長細弱,產(chǎn)量下降,漿果著色差,味差。3、水分:燈籠果一生中,前期喜水,后期怕水,后期雨水多,導(dǎo)致植株貪青、旺長。4、土壤: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可以在各種土壤中種植。5、營養(yǎng):土層中氮肥過多或比例失調(diào),會引起植物貪青晚熟、果實質(zhì)量差等現(xiàn)象。
燈籠果的種植條件,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燈籠果性喜溫,不耐霜凍,要保證適宜的溫度,足夠的光照,在生產(chǎn)上要注意種植密度的合理性和打尖、抹芽、整枝的必要性。在果實開始成熟的前期,需要的水很多,果實大量成熟時需要控制水,注意生產(chǎn)前期澆水,后期要注意排水。可以在各種土壤上種植,但沙質(zhì)土最好。生育前期以氮、磷肥為主,后期以磷、鉀肥為主。
燈籠果的繁殖技術(shù),主要有這三種
1、種子繁殖:在10-11月果皮變黃變紅時收獲,剝?nèi)シN子,晾干后立即種植,把種子混合在草木灰上均勻地撒在溝里,覆土與田埂平整。2、扦插法:采條母樹必須生長結(jié)實,無病蟲害、產(chǎn)量高、藥用價值高,在扦插前處理插穗,燈籠果扦插主要采用浸水處理,使扦插吸收水分后插入。3、水平壓條法:使新枝向下彎曲,使枝條整體緊貼溝底。
燈籠果種植技術(shù),種植燈籠果后期怎么管理
1、選地整地:選擇土質(zhì)疏松、土壤肥沃、排水性好的地塊種植,整地時深翻土壤。2、播種定植:種植前做好浸種、催芽工作,之后采用點播方式播種,播種后覆層塑料膜以保溫保濕,定植時控制好定植密度、株行距及穴深寬。3、追肥澆水:根據(jù)植株生長情況做好澆水追肥工作。4、后期管理:及時清理田間雜草,冬季前做好防寒工作以便植株過冬。
燈籠果一次最多吃多少 燈籠果一天吃幾個最好
燈籠果也叫做姑娘果,一般來說健康的成年人,一天食用5個左右最佳,過多則不宜身體健康。燈籠果是寒性食物,吃多了容易出現(xiàn)拉肚子等情況。此外,燈籠果若當(dāng)成藥材服用可以分為內(nèi)服和外用,內(nèi)服可煎湯服用,五到九克即可也可以研磨成粉末狀服用,有清熱解毒之功效。
燈籠果種植時間和方法 栽培管理技術(shù)
燈籠果的種植時間一般情況下有兩個時間段,一個為春季4月中旬左右,另一個為6月下旬-7月初之間進行種植,這兩個時間段進行種植的話。燈籠果的成活率會相對來說比較高,播種溫度穩(wěn)定在30度左右,等燈籠果種子發(fā)芽后,就可以將溫度控制在20度上下,育苗過程大多數(shù)都在大棚內(nèi)進行,而且育苗前要準(zhǔn)備好合適的苗床和營養(yǎng)土。
燈籠果什么季節(jié)成熟 成熟時間是幾月份
燈籠果在我國南北均勻分布,一般會在夏季的時候開花結(jié)果,具體的成熟時間是在每年的7-8月份左右,在成熟的時候它的果實會逐漸由黃色變?yōu)榧t色,而且在口感上也會有所變化,到完全成熟大概會持續(xù)兩個月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