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主要病害防治
炭疽病1.癥狀此病是檳榔主要病害之一。感病葉片初期出現暗綠色、水浸狀小圓斑,繼而變褐色。隨著病害發展,病斑形狀、大小和顏色變化較大,常呈圓形、橢圓形、多角形或不規則形,病斑長0.3~20 cm;后期病部呈灰褐色或深褐色,具
三藥檳榔的繁殖技術
新鮮種子發芽率高,采下的種子最好立即播種。由于果殼較厚而堅硬,播前應先混濕砂催芽,待芽顯露后再點播于苗床。當幼苗高10--15cm時,可在氣溫20℃以上時進行移植,4年后可上盆或栽種于景區或庭園。分株宜在4~6月,日平均氣溫2
檳榔種植椰園盾蚧的防治
檳榔種植椰園盾蚧雌性成蟲和若蟲附著在檳榔葉片背面或果實表面,刺吸檳榔葉片組織汁液。檳榔種植椰園盾蚧的防治方法:剪除嚴重蟲葉片;結合噴藥,加強肥水管理,增強樹勢。當若蟲出現盛期,用亞胺硫磷或馬拉松或二溴磷800倍
檳榔炭疽病的防治方法
檳榔炭疽病小苗和成齡植株均可受害。主要為害葉片,高溫多濕季節易發病。檳榔炭疽病的防治方法:①加強田間管理,增強植株抗病能力;②發病期間用1:1:120倍的渡爾多液噴霧防治。以上就是農村創業網小編帶給您的關于檳榔
檳榔病害防治技術
一、檳榔細菌性鞘腐病的病害。檳榔細菌性鞘腐病的田間癥狀:該病害主要為害檳榔的葉鞘以及花蕾。初期在葉鞘的內側出現一些水漬狀小型病斑,隨后病斑愈合擴展,葉鞘表面出現褐色的無規則病斑。染病后葉片下垂,發黃。花蕾
檳榔黃化病的防治方法
檳榔黃化病表現“黃化型”和“束頂型”兩種癥狀。黃化型:發病初期植株中下層葉片開始變黃逐漸發展到整株葉片黃化,心葉變小,解剖可見病葉葉鞘基部剛形成的小花苞水漬狀敗壞,嚴重時呈暗黑色,基部有淺
檳榔葉斑病的防治措施
葉片上發病初期出現褐色小點,后期擴展為不規則形成或長條形褐斑,邊緣有暗褐色壞死線,但病斑不呈輪紋狀,無黃色暈圈。通常在葉面生許多小黑點,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盤。檳榔葉斑病的防治措施都有哪一些呢,我們結合其病原簡單
假檳榔特性及病蟲害防治
假檳榔,別名亞歷山大椰子,棕櫚科,學名:Archontophoenix dtexcndrde。原產于澳大利亞,中國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云南有栽培。喬木植物。葉羽狀全裂,生于莖項,羽片呈2列排列;葉鞘形成明顯的冠莖。花序生于葉鞘下,呈
檳榔病蟲害防治技術
1、檳榔病害 炭疽病:小苗和成齡株均可受害。主要危害葉片。病菌以菌絲體及分生孢子盤附被害組織上越冬,翌年春天,當條件適宜時,病菌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或昆蟲傳播,落在葉片上,萌發芽管,從傷口或氣孔侵入體內發育成菌絲,經
檳榔常見病蟲害防治措施
檳榔喜高溫濕潤氣候,耐肥,不耐寒,16℃就有落葉現象,5℃就受凍害,最適宜生長溫度為25—28℃。年降雨量1500—2200mm地區適宜生長。幼苗期蔭蔽度50%—60%為宜,成年樹應全光照。以土層深厚,有機質豐富的砂質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