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水稻中期病蟲害的發生與防治
據各測報點對田間病蟲害調查,目前三代縱卷葉螟田間蛾量大,卵量高,望各鎮積極做好防治工作。一、發生情況:(一)三代縱卷葉螟:1、田間蛾量:根據各測報點觀察,田間蛾量于7/28起開始突增,夏陽點530頭/畝,金澤點800頭/畝,朱家角點313頭
利用稻田養殖烏龜的經驗
稻田養龜是一種動植物互生同一環境、生態互利的養殖新技術,也是稻田作物空間間隙再利用,不占用土地資源,又能節約飼養成本,降低田間害蟲危害及減少水稻田用肥量等互補互利措施,大大提高單位面積經濟效益。1、稻田選擇與設
太空蓮36號的種植技術,基肥與追肥結合
一、土壤要求 1、選擇蓮田:蓮田適宜選擇在陽光充足、排灌方便、土質肥沃疏松、土壤有機物質含量高、沒有蓮腐敗病的田塊進行種植,不可種植在冷水田、山垅田、銹水田、漏水田。2、耕地施肥:冬閑田塊在春節前后,可結合二犁
種甘薯要增產后期抓5點
8月下旬后,是夏甘薯進入膨大的關鍵期,此時應加強管理,一方面要最大限度滿足薯塊膨大所需養分,另一方面要防止莖葉早衰,增強光合作用,增加養分積累。具體增產技術建議如下:1、摘頂心摘頂心可調節養分的運轉,促使養分向塊根輸送
種小麥苗弱、苗少 宜施肥促分蘗
小麥開始分蘗后,隨著植株的生長發育分蘗數不斷增加,到拔節前后總莖蘗數達最大值。此后,發生較遲的分蘗因養分不足等原因陸續死亡,抽穗后莖蘗數才基本穩定。一般分蘗萌生后首先依靠主莖和大分蘗供應營養物質,出現第一片綠葉
利用大豆遮陽栽培竹蓀
竹蓀原始栽培以竹屑為原料,栽培產量低(20―30公斤/畝),從2000年起,全國首創采用谷殼為原料栽培并搭蔭棚,畝產量提高到120―150公斤,效益提高4―5倍。從2001年起用大豆遮陽栽培,畝產量為100―150公斤,省去遮蔭棚,可節約木材3―5
種水稻拔節長穗期的田間管理
水稻拔節在分蘗高峰期前后開始,直到抽穗后數日,才停止節間伸長,這一時期生產上稱拔節長穗期。拔節長穗期的田間管理目標是:在保蘗、增穗的基礎上,促進壯桿、大穗、防徒長、防倒伏。田間管理的主要技術措施是:1、科學灌水水
大田前期栽培管理水稻的要點
俗話說“三分栽七分管”。水稻移栽后,進入大田管理階段,管理技術到位與否,對單產影響很大。大田前期栽培管理的核心是“重施及早施分蘗肥”。這樣可以促進秧苗早生快發,確保有效分蘗及早形成,為高產打
種竹蓀粘菌病的防治
竹蓀一旦受到粘菌侵害,損失極大,應引起各地菇農重視。本文就危害癥狀、發病原因及防治作一簡要介紹。1、病原:竹蓀粘菌病的病原是美發菌Comatrichapulchell(C.Bab)Rost,又名美發網。其形態為孢囊群生,有時密集,有柄,卵圓形至
種水稻灌漿期的管理要點
水稻灌漿期是決定產量的關鍵時期,田間管理應以養根保葉、防止早衰、提高光合效率、促進灌漿、提高結實率和粒重為目標。一、補施粒肥看苗、看田、看天施用粒肥。葉色偏黃、劍葉短小的應補施,葉色濃綠、劍葉肥大的不施;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