鯔魚養殖技術之池塘混養
一、鯔魚養殖的池塘條件及防逃設施1.池塘條件 池塘面積5-10畝為宜,池底淤泥厚如超過10厘米,應進行清淤,每畝用茶餅15-20千克或用生石灰100-150千克進行消毒除害。在清塘消毒后,讓陽光曝曬數天,翻動底泥后再曝曬10天,即可注
鯔魚親魚的飼養
從海中捕來的野生鯔魚或池塘中養成的鯔魚,魚齡在3齡、4齡以上均可用做親魚。挑選體質健壯肥滿、無病無傷、體重1公斤以上的個體精心專池飼養,每畝放養量100公斤~150公斤,投喂含粗蛋白質30%以上配合飼料,日投喂量為魚體重
鯔魚繁殖場地的選擇
鯔魚的繁殖期在中國正值冬季,而繁殖所需的水溫在20℃以上,鹽度要求在18‰以上,最好在30‰左右。因此仔魚的繁殖場地必須選在海水鹽度較高、水質較好,同時又有良好的淡水水源處。交通方便、電力充足也是必備
鯔魚養殖的疾病防治
鯔魚最常見的疾病是腸炎病,腸炎病不易治愈,而且復發率很高。從外表上觀察,病魚通常可見肛門紅腫,排泄物呈灰白色并漂浮于水面,病魚離群獨游,活力下降。每年的6~8月是發病的高峰,一方面胡子鲇攝食旺盛,有些養殖戶不斷提高投喂量
鯔魚養殖腸炎病的防治
1、鯔魚腸炎病的病原腸點狀氣單胞菌。2、鯔魚腸炎病的癥狀病魚離群緩慢獨游,魚體發黑,腹部向上浮于水面,不久死亡。患病魚食欲減退,甚至不食,肛門出現微紅,后期肛門紅腫,并伴有炎癥。解剖可見腸壁充血發炎,部分腸管呈現紫
鯔魚養殖鰓霉病的防治
[鯔魚鰓霉病的病原]鰓霉[鯔魚鰓霉病的癥狀]病魚不攝食,游動遲緩,鰓部呈充血和出血狀,鰓瓣有點充血,失去正常的鮮紅色而呈粉紅色或蒼白色,嚴重者鰓絲壞死,影響呼吸功能,導致病魚死亡。[鯔魚鰓霉病的防治方法]①徹底清塘
鯔魚養殖的投喂技巧
在整個養殖過程中,投喂飼料堅持做到“三看”(看天氣、看水色、看魚類活動攝食)和“四定”(定質、定量、定時、定位)的原則。根據魚體大小,在不同的季節靈活掌握投餌量。不投酸臭、腐敗變質的飼料
鯔魚養殖的魚卵孵化技術
將吸水后的鯔魚受精卵投入孵化環道或孵化缸中孵化,水的流速以能把受精卵沖起翻滾為度,孵化用水應進排分開,不宜循環使用。魚苗出膜后,水流應適當加大,以防魚苗下沉窒息死亡。鯔魚魚種孵化24小時后,水流應適當減小,避免水流
鯔魚養殖的魚種培育
采用的鯔魚,尾重5~10g,體長10~15cm。水質要求無污染的江河水,PH值7.2~8,透明度20~40cm.經沉淀過濾后使用。水溫保持在10~32℃,當低于10℃或高于32℃時,用鍋爐或深井水調溫。使用增氧泵保持水中溶解氧在6mg/L以上,水交換量不大于10L
秋季鯔魚養殖育苗要點
秋季氣溫、水溫比較適宜,在秋繁鯔魚魚苗養育中應把好以下六關。一、鯔魚養殖要徹底清塘清除塘內的蛙、蛇、魚、蝦、蟲、菌等敵害。方法是:抽干池水,每畝用60公斤~80公斤生石灰或4公斤~5公斤漂白粉溶水后全池潑灑。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