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蛀螟屬鱗翅目螟蛾科。幼蟲蛀食栗實,籽內蟲糞充積,不堪食用,并造成落果,對產量和質量影響很大。寄主還有桃、李、梨果實,向日葵花盤,玉米稈等。
形態
成蟲體長10毫米左右,翅黃色,具許多黑色斑點。成長幼蟲體長30毫米左右,頭部暗褐色,胸、腹部暗紅褐色,腹面淡綠色。中、后胸及第1~8腹節上各有褐色圓形毛片8個。腹末節殿板灰褐色。
發生規律 浙江1年5代。以老熟幼蟲越冬,在果樹翹皮裂縫、樹洞、梯田邊、堆果場、倉庫壁縫間越冬。翌年4月間開始化蛹。第1代幼蟲主要為害桃果,少數為害李、梨等果類,第2代幼蟲大部分仍為害桃果,部分轉到玉米等作物上為害,以后各代主要為害板栗、玉米和向日葵等。
防治方法
(1)冬季清除林間地面落果,在4月份前處理完畢,并將果樹枝桿的老翹皮刮凈,集中處理,以消滅越冬幼蟲。
(2)拾取落果,摘除蟲果,并銷毀。
(3)藥劑防治。掌握第3、第4代成蟲盛發期(7月下旬、8月下旬)噴藥,重點噴栗蒲。有效藥劑可用30%殺螟松乳油600倍液,對卵、各齡幼蟲和成蟲都有效,采果前20天噴用此劑比較安全。
此外,40%樂果乳油800~1000倍液、2.5%溴菊酯4000倍液、80%敵敵畏乳油1500倍液也有效果。由于桃蛀螟寄主多,不僅在板栗上要做好防治工作,同時對附件的桃樹、李樹、向日葵等作物也要做好防治工作,才能控制桃蛀螟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