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年,城口老臘肉為啥還能保持那個味?城口老臘肉非物質文化遺產第四代傳承人趙孝春透露,“兩個堅持”讓他的老臘肉一直不變味。
城口的土豬都是選用青蒿、窩兒腸等豬草和玉米、紅薯、馬鈴薯等雜糧喂養。從1994年城口老臘肉成為商品后,趙孝春堅持收購土豬肉做原材料,堅決不用母豬肉、公豬肉、病豬肉腌制老臘肉。
為從源頭上保證品質,趙孝春除了自己的養豬場每年提供400頭土豬外,還發展了100名誠信養豬會員,每年向他提供近5000頭以豬草和雜糧喂養的土豬,并且飼養周期要達到8-10月。
為此,趙孝春每斤豬肉的收購價比市場價多5角,體重達150斤以上的土豬,每頭另外獎勵50元,150斤以下的獎勵30元。
“第二個堅持是用硬雜樹烘炕老臘肉。”趙孝春稱,老臘肉先要在木缸里腌制2-3天,然后晾在竹竿上風干后再烘炕。21年來,趙孝春堅持用青岡樹、九把香等多種中藥材和香料樹枝、硬雜樹烘炕臘肉45天左右,“材料不能摻假,時間不能縮水。”
現在,不少市民喜歡用柏樹枝熏臘肉,一兩天就臘制作好了。趙孝春介紹,老臘肉是火炕而不是煙熏,用柏樹枝熏臘肉,一是柏樹枝油會收緊老臘肉的毛孔,不利于水分滲出;二是短時間煙熏臘肉,臘肉雖表皮顏色臘黃,但里面還是生肉,并且還可能帶煙味。
“真正的老臘肉,肥肉呈金黃色,瘦肉顯深紅色。”趙孝春說,如果老臘肉上出現白霉,肯定是水分過重;如果有黑霉,表明臘肉變質;如果有綠霉,說明品質不錯。
如果您有更多關于臘肉的資訊想要知道,可以點擊查看農村創業網臘肉頻道詳細了解,希望能夠幫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