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鉤型特點:海夕魚鉤是黑坑和競技釣常用的鉤型,特點是鉤條細便于魚吞食鉤餌、鉤門寬可以牢牢掛住魚唇、鉤柄長可以快速摘鉤卸魚、鉤尖稍內斂能防止脫鉤跑魚。2、型號劃分:海夕魚鉤主要型號有1~8號等,4號以內的適合釣鯽魚等小個體魚類,如2號海夕魚鉤、0.8號子線、1.2號主線基本可以通殺所有個體鯽魚。

一、鉤型特點
海夕魚鉤是黑坑和競技釣常用的鉤型,特點是鉤條細、鉤門寬、鉤柄長、鉤尖稍內斂,其中鉤條細便于魚吞食鉤餌、鉤門寬可以牢牢掛住魚唇、鉤柄長可以快速摘鉤卸魚、鉤尖稍內斂能防止脫鉤跑魚,缺點是強度偏低,釣到個體偏大的魚時容易被拉變形。
二、型號劃分
海夕魚鉤的型號主要有1號、2號、3號、4號、5號、6號、7號、8號等,其中4號以內的海夕魚鉤適合釣鯽魚等小個體魚類,如2號海夕魚鉤、0.8號子線、1.2號主線幾乎可以通殺所有個體鯽魚,4號以上的海夕魚鉤適合釣鯉魚等大個體魚類。
三、優點和缺點
1、優點:海夕魚鉤的優點主要有四個,一是鉤身輕便于小魚吸食餌料,二是鉤柄長便于快速摘鉤卸魚,三是鉤型寬可以牢牢掛住魚嘴,四是鉤尖內斂可避免脫鉤跑魚。
2、缺點:海夕魚鉤的缺點是強度低,歸根結底還是海夕魚鉤的鉤條太細,用海夕魚鉤釣到個體大的魚就會有拉變形的風險,這一點和同樣細條鉤的袖鉤幾乎一樣。
四、尺寸對照表
海夕魚鉤是綜合能力非常強的鉤型,鉤門寬于袖鉤并且強度也略高于袖鉤。
1、1號魚鉤:鉤身長8.2mm,鉤門寬4.3mm,拉力值1.8~2.3kg,子線0.6號,主線1.0號,釣重1兩至2兩。
2、2號魚鉤:鉤身長8.9mm,鉤門寬4.5mm,拉力值2.1~2.6kg,子線0.8號,主線1.2號,釣重2兩至3兩。
3、3號魚鉤:鉤身長9.8mm,鉤門寬5.0mm,拉力值2.5~3.2kg,子線0.8號,主線1.2號,釣重3兩至5兩。
4、4號魚鉤:鉤身長10.5mm,鉤門寬5.2mm,拉力值3.0~3.9kg,子線1.0號,主線1.5號,釣重5兩至8兩。
5、5號魚鉤:鉤身長11.6mm,鉤門寬5.7mm,拉力值3.8~4.6kg,子線1.2號,主線2.0號,釣重8兩至1斤。
6、6號魚鉤:鉤身長12.5mm,鉤門寬6.1mm,拉力值4.5~5.6kg,子線1.5號,主線2.5號,釣重1斤至2斤。
7、7號魚鉤:鉤身長13.4mm,鉤門寬6.5mm,拉力值5.2~6.1kg,子線2.0號,主線3.0號,釣重2斤至3斤。
8、8號魚鉤:鉤身長14.2mm,鉤門寬6.8mm,拉力值6.0~7.2kg,子線2.0號,主線3.0號,釣重3斤至4斤。
五、線組搭配
金海夕魚鉤適合釣鯽魚等小個體魚類,大號金海夕魚鉤也可以釣鯉魚等大個體魚類。
1、1號魚鉤:子線0.6號,主線1.0號,適釣白條、鯽魚,參考釣重1兩至2兩。
2、2號魚鉤:子線0.8號,主線1.2號,適釣白條、鯽魚,參考釣重2兩至3兩。
3、3號魚鉤:子線0.8號,主線1.2號,適釣鯽魚、羅非魚,參考釣重3兩至5兩。
4、4號魚鉤:子線1.0號,主線1.5號,適釣鯽魚、羅非魚,參考釣重5兩至8兩。
5、5號魚鉤:子線1.2號,主線2.0號,適釣鯉魚、草魚,參考釣重8兩至1斤。
6、6號魚鉤:子線1.5號,主線2.5號,適釣鯉魚、草魚,參考釣重1斤至2斤。
7、7號魚鉤:子線2.0號,主線3.0號,適釣鯉魚、草魚,參考釣重2斤至3斤。
8、8號魚鉤:子線2.0號,主線3.0號,適釣鯉魚、草魚,參考釣重3斤至4斤。
六、適釣魚種
1、鯽魚:鯽魚是最常見的淡水魚,除青藏高原外各地湖泊、江河、河渠、沼澤均有分布,雜食性和適應性強,深水、淺水、流水、靜水均可生存。
2、白條:白條是野釣常見的小魚,也稱為餐條魚、青鱗子等,最大個體為10~13厘米,喜歡群聚棲息于溪流、湖庫的上層,外觀和馬口、翹嘴等魚類非常相似,但離水即死。
3、羅非魚:羅非魚是我國引進的魚種,別稱非洲鯽,不耐低溫,水溫低于10℃會凍死,棲息在中下層,形體近似鯽魚,個體也和鯽魚相似,但生長速度比鯽魚快得多。
4、鯉魚:鯉魚是最常見的淡水魚,常單獨或成小群的生活在平靜且富含腐殖質的池塘、湖泊、河流中,尋找食物時像豬一樣用嘴拱食腐殖質中的蟲卵和植物的種子、果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