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魚,又稱胡子鯰,在我們生活中十分常見的一種食材。但鯰魚這種水產品相比較其他普通魚類出現在人們餐桌上的次數屈指可數。我們都知道鯰魚的營養價值非常豐富,但為什么卻這么不受歡迎呢?其實在很多人印象中,都把這種魚稱之為“臟魚”。

鯰魚很臟嗎
野生鯰魚可能做不到出淤泥而不染,但人工養殖鯰魚更可能是清水出芙蓉,人家清白著呢。換句話說,鯰魚具備吃屎的能力,但不等于鯰魚一定要吃屎。所以關于鯰魚臟不臟這個問題,還是在于商家的進貨渠道,并不能一味的認為鯰魚很臟。無良商家哪里都有,但不能商家作惡,殃及鯰魚。所以大家面對正規養殖的鯰魚最好還是不要戴有色眼鏡。

鯰魚為什么不能吃
鯰魚是可以進行食用的,只不過很多養殖鯰魚的環境并不是很干凈,尤其是那些野生鯰魚。在惡劣環境是生存的鯰魚最好是不要食用,可能魚肉中會累積一些有害物質或是重金屬沉淀。而且對于來路不明的鯰魚,大家一般都不會進行食用,認為“不干凈”,尤其是老人和病人會有這方面的忌諱。

黑魚臟還是鯰魚臟
相對來說,鯰魚會更臟。很多人認為黑魚和鯰魚都是非常臟的魚,但其實不然,黑魚只是會像泥鰍一樣蟄伏在泥沙中,但這并不是說它就臟,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而鯰魚也并非是真的臟,它只是生活習性如此,很多人會認為鯰魚是吃垃圾的。但其實正規養殖鯰魚的都會是鯰魚的生長習性來建造養殖環境以及喂食。所以說養殖環境惡劣的話,鯰魚會相對臟一些。

黑魚和鯰魚的區別
1、別稱不同
黑魚:黑魚是烏鱧的俗稱,又名烏魚、生魚、財魚、蛇魚、火頭魚等,中國各大水系均有分布,朝鮮半島和日本亦有分布。
鯰魚:鯰魚的別稱有塘虱、胡子鰱、黏魚、塘鲺魚、生仔魚、活的子等, 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2、科屬不同
黑魚:黑魚為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輻鰭魚綱、鱸形目、鱧亞目、鱧科、鱧屬魚類。
鯰魚:鯰魚為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輻鰭魚綱、鯰形目、鯰科、鯰屬魚類。

3、外觀區別
黑魚:黑魚的身體前部呈圓筒形,后部側扁,體色呈灰黑色,體背和頭頂色較暗黑,腹部淡白,體側各有不規則黑色斑塊,頭側各有2 行黑色斑紋,背鰭頗長,幾乎與尾鰭相連,無硬棘,始于胸鰭基底上方,腹鰭短小。
鯰魚:鯰魚成魚須2對4根,上頜須可深達胸鰭末端,下頜須較短,幼魚期須3對,體長至60毫米左右時1對頦須開始消失,多黏液,體無鱗,背鰭很小,無硬刺,有4-6根鰭條,無脂鰭,臀鰭很長,后端連于尾鰭,體色通常呈黑褐色或灰黑色,略有暗云狀斑塊。
4、功效區別
黑魚:黑魚性寒,味甘,歸脾、胃經,具有補脾利水、去瘀生新、清熱等功效,主治水腫、濕痹、腳氣、痔瘡、疥癬等癥。
鯰魚:鯰魚味甘,性溫,有補中益陽、利小便、療水腫等功效,但不宜與牛羊油、牛肝、鹿肉、野豬肉、野雞、中藥荊芥同食。

看來上文中的敘述,是不是對鯰魚有了很大的改觀呢?其實正如上文中所說,鯰魚本身并不臟,只不過由于它的生活習性的問題,即使是很惡劣的環境也能存活,從而食用不干凈的物品,才變成“臟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