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野鴨,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野鴨是一種十分珍貴的珍禽,與我們平時見的鴨子不僅外表不同,而且口感及營養價值也大不同相同。不過野鴨一般在野外,很難捕捉到,不過現在也已被養殖,那么大家知道野鴨一般吃什么食物嗎?野鴨能飛嗎?

野鴨吃什么食物
野鴨是水鳥的典型代表,屬鳥綱,雁形,鴨科數量和種類非常多,它食用價值高,肉質鮮嫩,富含營養,野香味濃,為遷移性侯鳥,喜結群活動和群棲,食性雜,常以小魚、小蝦、甲殼類動物、昆蟲以及植物的種子、莖、莖葉、藻類和谷物,或者一些谷類為食物。

野鴨會飛嗎
野鴨會飛。不光會飛,而且從南飛到北,又從北飛到南。野鴨又叫綠頭鴨,是候鳥,跟天鵝、大雁一樣,都是遷徙的。

野鴨的雌雄鑒別
野鴨成年野鴨,雄野鴨尾羽中央有4枚雄性羽,為黑色并向上卷曲如鉤狀,頸下有一非常明顯的白色圈環。這些是成年雄野鴨最典型的特征,而成年雌野鴨則無這些特征。雛野鴨可用以下方法鑒別:
1、外觀鑒別法。把雌野鴨托在手上,凡頭較大、頸粗、昂起而長圓狹小,鼻基粗硬,平面無起伏,額毛直立的為雄野鴨;而雌野鴨則頭小,身扁,尾巴散開,鼻孔較大略圓,鼻基柔軟,額毛貼臥。
2、動作鑒別法。驅趕雛野鴨時,低頭伸頸,叫聲高、尖而清晰的為雄野鴨;高昂著頭,鳴聲低、粗而沉的為雌野鴨。

3、摸鳴管法。摸鳴管,雄野鴨位于氣管下部的鳴管呈球形,易摸到;雌野鴨的鳴管與其上部的氣管一樣。
4、翻肛門法。將出生雛野鴨握在左手掌中,用中指和無名指夾住鴨的頸部,使頭向外,腹朝上,成仰臥姿勢;然后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擠出胎糞,再輕輕翻開肛門。如是雄雛,則可見有長3~4厘米的交尾器,而雌雛則沒有。
5、按捏肛門法。左手捉住雛野鴨使其背朝天,肛門朝向鑒定者的右手。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在肛門外部輕輕一捏,若為雄鴨,手指間可感到有油菜籽大小的交尾器管;若為雌性,就感覺不到有異物。

野鴨如何飼養管理
1、雛鴨(1~30日齡):一般在舍內平地育雛,地面上要鋪松軟稻草,并分隔成小欄,每欄2平方米左右,各欄安裝保溫電燈1個,7日齡內每小欄養50~70只。注意掌握適宜的溫度,1~3日齡為27~29℃,4~6日齡為25~26℃,7~10日齡為24~25℃,10日齡以后為17~19℃。由于雛鴨睡覺喜歡扎堆,為防止扎堆壓死、悶死雛鴨,要日夜值班,每隔1小時用手輕輕撥弄趕堆1次。開食時,要先飲水后喂料,飲水中加入適量復合維生素B制劑。要備足清潔水供野鴨自由飲用。喂料次數一般10日齡內每天7次,10日齡后每天4~5次,每次在喂配合飼料的同時,還要適當加入切碎的嫩草、菜葉等青料和海帶精粉以及小魚蝦、蚯蚓等鮮活動物。7~15日齡的雛鴨可選晴天在淺水溝內放水,15日齡后在池塘中放水,以利健康成長。
2、成鴨(31~80日齡):為使成鴨快速生長,整個飼養期要不限量供給配合飼料,任其自由采食,并供足清潔飲水。50日齡后,成鴨由于體內脂肪增加和生理變化開始學飛,此時須嚴格防逃,飼養員要穿素色衣服,杜絕外人進入場舍驚擾鴨群。
3、蛋鴨(80日齡后):產蛋前每天喂料2~3次,早上少喂,讓其在荒山林地多活動,多食天然飼料,中午少喂甚至不喂,晚上入舍前喂飽。產蛋期為使鴨多產蛋,產"野味"蛋,每天早上不宜喂飽,將鴨放在荒山林地自由活動,采食天然飼料,中午在棚內備足飲水,下午太陽下山前將鴨趕回鴨舍并喂飽。產蛋期,要在地上人工造一些淺窩,墊上松軟稻草以利其產蛋。

通過以上內容,相信大家對野鴨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野鴨屬于雜食性動物,而且還會飛,有點像天鵝、大雁的感覺。隨著喜愛吃野鴨的人越來越多,養殖野鴨前景十分廣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