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是很多人都喜歡的一種鳥類動物,有不少人都會在家中養殖。鸚鵡不僅小巧可愛,生動有趣,最主要的是它非常熱鬧,養殖在家中能夠起到一定的陪伴作用,受到很多人的喜愛。我們都知道鸚鵡是可以下蛋的,那這種蛋是不是可以進行食用呢?

鸚鵡什么時候下蛋
一般一對鸚鵡只要發情交配就會下蛋,大多在春季和秋季。
以虎皮鸚鵡舉例,交配后7天下蛋,下蛋大概4-8枚,取平均值6枚,從第一顆蛋開始孵化到最后一只小鳥出殼大概需要28天,再喂養到滿月,還需30天,假設一窩接一窩下,一窩需要65天,大約2個月,照這么算,一年最多能有5-6窩。但是連續繁殖很傷身體,所以一年大概3窩就夠了。

鸚鵡蛋能吃嗎
鸚鵡蛋是可以進行食用的,它的營養成分和雞蛋相似,卵黃和蛋白質;不過如果鸚鵡蛋受精了的話,最好是不要吃。另外,鸚鵡下單之后可以進行繁殖,無論是從人道主義出發還是其他,都建議大家還是不要吃為好。

鸚鵡下蛋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繁殖期間,一對種鳥應單籠飼養,平時在飼料中要多提供一些例如墨魚板骨的含鈣營養,保證雌鳥產卵需要。繁殖期間,鸚鵡的雌鳥會逐步減少進食,雄鳥則會去喂哺雌鳥,而且雌鳥顯得比平常沒精神,好象很疲倦似的。雌鳥每次產大約3-5只蛋,隔一天產一只蛋,孵化期一般為21天左右。
2、孵蛋期間如果天氣過于干燥,必須隔日向鳥巢外噴霧或灑水,以提高巢屋內的空氣濕度,保證雛鳥的成活率。一般鸚鵡都能熟練地照顧好雛鳥,但也有極少數會出現攻擊或放棄雛鳥的現象,如果萬一發現這種情況,就要采取人工喂哺的辦法。
3、在鸚鵡孵蛋期間不要打擾它,不要經常看它或者整理它的巢,出現這些情況,鸚鵡通常會不孵蛋的了。

虎皮鸚鵡孵蛋變黑的原因
孵蛋的過程中變黑是因為小鸚鵡在蛋內已經成形,小鸚鵡的身體占據了蛋內的大部分空間,使得蛋內的透光性會減弱,所以在驗蛋的時候會發現蛋內大部分呈黑色。
虎皮鸚鵡一年四季均可繁殖,一般每窩可產4-10枚蛋,蛋呈白色,每天或隔天產1枚蛋,在產第三枚蛋時雌鳥開始坐窩孵化,孵化以雌鳥為主,孵化期為18天。雌雄親鳥共同育雛,育雛期30天左右,雌鳥在孵化期間對外界干擾較為敏感,盡量保持環境安靜,以免親鳥受驚后棄巢,影響孵化和育雛。冬季繁殖鳥的室溫應保持在20℃以上,相對濕度45%-50%,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虎皮鸚鵡繁殖高峰期可達3-4年,以后繁殖率逐漸下降,為了對種鳥群進行提純復壯,應不斷更新種鳥。虎皮鸚鵡平均壽命7-10年。

鸚鵡下蛋前有哪些征兆
1、鸚鵡快要下蛋的時候,會筑巢,會到處搜集可以做窩的材料;做好窩后會一直呆在里面不出。這段時間可能會吃喝比較多,母鸚鵡也會變得性情暴躁,容易咬人。有些鸚鵡,如虎皮鸚鵡,母鳥下蛋之后,多半都是由公鳥負責喂食。
2、通常情況下,大部分的母鳥產蛋前,會出現一些相應的伴隨現象,除了本身健康成年,有反芻擬態反芻,發情踩背的現象之外,最直觀的現象就是母鳥泄殖腔孔張大,糞便變的較為大坨兒,如果伴隨前面的情況出現,那么就可以看作是即將生蛋的前兆咯。不過不同品種的鸚鵡會有一定差異,越大型的改變越不明顯,還要綜合其他情況比較。

由上可知,鸚鵡一般是在發情交配之后就會下蛋,并且鸚鵡在下蛋之前會有一些征兆,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鸚鵡進行定奪。而且鸚鵡下蛋之后盡量不要去打擾,以免造成鸚鵡不孵蛋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