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都吃過鯰魚,鯰魚不僅肉質鮮美細嫩而且刺少。我們常見的鯰魚都是青灰色的,也有的是有一點點花紋的。鯰魚肉特別適合老人和小孩食用。那么我們常吃的鯰魚是人工養殖的還是野生的呢?我們常見的鯰魚可不可以人工養殖呢?我們常見的大口鯰魚與土鯰魚有沒本質區別呢?

大口鯰和土鯰魚一樣嗎
大口鯰和土鯰魚不一樣。
大口鯰魚的口裂末端會達到甚至超過眼中部的下方,上頜須能夠達到胸鰭基部,胸鰭刺前緣有2-3排顆粒狀突起,尾鰭不對稱,上葉比下葉長。
土鯰,即本地鯰魚,它們的身體長,后部側扁,頭部平扁,嘴巴大,口裂未在眼前緣的下方終止,下頜突出,上下頜都有細細的牙齒,成魚有2對須和1個頒須,可以達到胸鰭的末端,胸鰭刺的前緣具有明顯的鋸齒,它們的臀鰭基部較長,鰭條數目多,尾鰭小,稍微向內凹,上下葉等長,兩腮都長有長須,具有豐富的營養,肉質鮮嫩味美,受到很多消費者喜歡,是魚中的珍品。

大口鯰和土鯰魚的區別是什么
1、外觀:大口鯰魚個頭較大,最大的能長到60斤,一般的就在2斤左右,身體表面為暗灰色,有一些身上有斑點;土鯰魚的個頭較小,最大的能長到5-6斤,一般在6兩-1.5斤左右,身上有斑點。
2、分布地區:大口鯰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地區,其生長速度快,屬于經濟型魚類,大多數都是作為養殖魚類供應到市場,因此市面上購買的鯰魚基本是大口鯰;土鯰魚在全國各地都有分布。

如何養殖大口鯰
1、大口鯰主要在長江及其干流中的水底生存,具有避光性,一般晚上出來覓食,白天很少活動。它們是肉食性魚類,自然環境下成魚主要攝食水中的小魚小蝦和底棲生物,人工養殖則吃人工飼料。
2、大口鯰的生長速度很快,一般1年齡的大口鯰體重能達到1斤左右,2年能長到4斤,對于養殖戶來說,養殖大口鯰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縮短養殖年限,資金回籠快,還能滿足市場需求。

3、大口鯰的抗病能力較強,只要在養殖過程中做好相關疾病預防,日常合理科學投喂,監管水質,很少會患魚病,養殖風險較低。

鯰魚常見的疾病
1、腹水病:表現為病魚停止攝食,體色發黑,會在池埂邊水面慢游,且不怕人,大多數的病魚還會出現皮下積水、豎鱗、腹部膨大、肛門紅腫等癥狀。破開肚子,其腹水呈清亮或淡紅,肝臟為土黃色,腸道出血。
2、鏈球菌病:表現為病魚身體發黑,離群漫游,鰭片下出血,離水后鰓絲會立刻流血。病魚還會有突眼、腹水、肛門紅腫等癥狀。
3、腐皮病:表現為魚體潰爛,有的潰爛部位如茶碗大,甚至會露出骨頭;有的則是尾鰭爛掉。這種疾病主要是由于真菌感染引起,具有較高的抗藥性,會致使魚群大批量死亡。
4、車輪蟲病:表現為病魚粘液增多,魚苗呈“白頭白嘴”癥狀,病魚游動緩慢,有的會在池水中翻滾、打轉,魚體消瘦,呼吸困難死亡。診斷車輪蟲病必須依靠鏡檢。

鯰魚對水質要求不高,可人工養殖。而且它的適應能力超強,其壽命可達70余年。鲇魚是催乳的佳品,并有滋陰養血、補中氣、開胃、利尿的作用,是婦女產后食療滋補的必選食物。趕緊吃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