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鸚鵡魚是魚的一個品種,它一般常見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目前在很多地方都有一些人喜歡養殖它。不過在養殖的過程中,也會有一些人因為養殖的方法不當,導致出現魚肚子發鼓,或者是出現一些黑斑的現象,那么應該怎么解決呢?

鸚鵡魚肚子鼓起來怎么辦
鸚鵡魚的肚子鼓起來多是由于腸炎造成的,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解決。
1、細菌感染引起的腸炎
對感染了腸炎但是體色沒有變化的鸚鵡魚,可以使用氟哌酸進行藥浴,一般100公升的水中放4-6粒氟哌酸,連續藥浴3-6天左右,病魚的腹脹消失之后便可以停藥換水,藥浴時要注意停止對魚只進行喂食。
體色變黑同時有縮鰭、爛尾情況的病魚,可以先使用土霉素硫酸銅和鹽進行消炎,也可以同時加入氟哌酸,但最好是在魚還可以進食的時候將土霉素或氟哌酸拌入漢堡中投喂,見效較快,一般每天投喂一次,連續投喂三天,或看到病魚排出濃樣白便之后停藥,用藥比例為每公斤漢堡一片藥。

2、水質變化引起的腸炎
調節魚缸中的水質,讓魚群靜養幾天即可痊愈,在日常實驗過程中,一定要確保水質優良,以確保魚群健康生長。
3、消化不良引起的腸炎
可以使用痢特靈進行治療,每100公升水中放4-6片藥,讓魚群藥浴三天或魚群開始索食、糞便正常后便可以停藥,并及時換掉魚缸中的水。

鸚鵡魚身上有黑斑是怎么回事
出現黑斑有幾種可能
1、鸚鵡魚收到驚嚇身上有可能會出現黑斑,但過一段時間之后便會消失。
2、魚缸中的水質不好或者不適應水質也會出現黑斑,如果魚缸中的水質不好,要及時換掉魚缸內的水,如果是不適應水質,則要先將魚缸中的水換掉,再把水質調節好。
3、鸚鵡魚是由慈鯛科魚雜交培育出來的品種,因此紅鸚鵡魚在生長過程中有可能會出現黑斑,但過一段時間后就會減退。
4、鸚鵡魚出現黑斑時,要多觀察檢測水質和飼料投喂,可以給鸚鵡魚投喂一些蝦或寶增紅等增紅飼料,讓紅鸚鵡魚的顏色更美。鸚鵡魚出現黑斑多是由于水質不好造成的,可以在水中加一些水質穩定性,經常換水,確保水質優良,鸚鵡魚身上的黑斑便會逐漸消退。


鸚鵡魚變白怎么辦
1、水質問題:魚缸內的水剛換的2-4小時內,鸚鵡魚的顏色會變淺,但是很快就能恢復成紅色;如果4天以上沒有往魚缸內加注薪水,水質會惡化,鸚鵡魚的顏色也會變白,因此最好2-3天就換一次水,每次更換魚缸中1/3或1/4的水,確保魚缸中的水質新鮮,避免鸚鵡魚褪色。
2、魚病問題:鸚鵡魚如果患了白點病,身體的某些部位可能會出現褪色,還有可能會變成白色。
3、溫度不適:鸚鵡魚對溫度的適應能力較強,但它們對于溫度也非常敏感,水溫過低或水溫變動較劇烈時,它們的顏色也會變白。
4、燈光問題:飼養鸚鵡魚最好在魚缸內配置紅色的燈光,每天開2個小時可以對鸚鵡魚起到誘色的作用,如果在魚缸內配置白色的燈,會把魚照成白色,顯得很不新鮮。

鸚鵡魚肚子鼓起來一般都是因為腸炎,平時我們要注意水質的干凈,需要經常清理它的糞便。如果出現了黑斑,那么就要找準病因了,然后根據病因徹底解決。平時在養護的時候要多加強管理,才能讓它健康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