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子是一種堅果,目前在我國非常受消費者的喜歡。榛子的食用價值很高,適量的吃一些有補充營養的好處。所以現在想要種植榛子樹的人也是很多的。不過在種植之前,想必大家還是想對它的市場效益和畝產量有一個了解的。

大榛子畝產多少斤
大榛子因種植密度不一樣,株數不一樣,產量的指數差不多,還有種植者的方法有差別,肥料量有差別,得出的結果也不一樣,正常的情況下一畝種8000至12000株,最好的產量可以達到800至1000斤,甚至還不止。

榛子種植效益及前景怎么樣
一、種植效益:
以一個現實中的例子來看:富林鄉三寶村農民鄭民幾年前承包了50多畝荒山,栽種了大果榛子樹苗。去年他收獲了1.1萬斤榛子,收益達到30余萬元。嘗到了甜頭的他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大果榛子面積擴大到1470余畝。2017年將有130余畝榛子樹實現高產,按畝產200斤算,可收獲榛子2.6萬余斤,光賣榛子就能收入近80萬元,是種水稻收益的5倍左右。三站鄉洪勝大果榛子專業合作社種植面積達600余畝。據測算,從盛果期開始每年可獲純利455萬元,可持續獲利50年。所以效益還是很不錯的。

二、種植前景
1、就食用性而言,野生山榛子和歐洲大榛子經過了無數年,至今仍然被人們視為珍品;而平歐大榛子在品味、外觀、營養等方面都優于前兩者。只要有人類存在,平歐大榛子就永遠受寵。如同玉米、大豆永遠是可以食用的糧食一樣,平歐雜交大榛子將永遠是倍受青睞的珍品,絕不會像有些被炒做的經濟作物那樣短命。
2、就市場飽和度而言,依據現有的栽植面積和發展速度,在中國榛子攤上隨意看到銷售平歐雜交大榛子果實的畫面,至少是十年以后的事,(現在市場上的大榛子多產自美國和土耳其,口感遠遠不及平歐雜交大榛子),至于把歐洲大榛子從中國市場上趕走,又去占領國外榛子市場,就需要更長的時間。即便到那時,由于其與生俱來的富營養、美觀而可口特性,也會保持平穩的持續態勢。因此,平歐雜交大榛子還具有相當相當大的發展空間,平歐雜交大榛子果實將在很長時間內走俏市場。

榛子的種植技術
1、種植密度:種植密度:在土壤肥沃、地勢平坦的地方、榛子樹栽植距離應大些,坡度較大,土壤瘠薄的山地榛園,栽植行距可小些。長勢旺盛、樹冠開張的品種,栽植株行距應大些,長勢弱、樹冠直立緊湊的品種,榛子樹栽植株行距可小些。根據栽培目的的不同,栽培密度也應有差異。有的為了早期豐產,可以采用計劃性密植,早期密植,以后園地郁閉時可以間伐。
2、栽培深度:栽植深度根系不能埋土過深或過淺,要求栽植后根頸與地面子或略低于地面5厘米。以根系以上埋土深度6~10厘米為宜。如果穴內土壤疏松,為防止栽后澆水土壤下沉過多而造成難于掌握栽植深度,應在栽前適當澆水。或用腳稍稍踏實穴內土壤。

榛子的田間管理
1、合理澆水:榛子樹的周圍筑起灌水樹盤,其直徑達1m,便于灌水和蓄水。定植后要立即灌水,并要求灌足灌透。水滲下后進行封土保墑,并用地膜覆蓋樹盤,以保濕增溫,促進榛子樹根系活動,提高成活率。
2、適時修剪:留一個主干,以后依據自身的生長發育特性進行整形修剪,形成合理的骨架。一般采用的樹形有3種,少干叢狀形,單干形,多干叢狀形。少干叢狀形,留3-4個基生枝做主枝并斜生伸向不同方向。榛子樹主枝上著生側枝,側枝上著生營養枝和結果母枝。整體形成仍然開心樹形,單干形,此種樹形要保留一個主干,在主干上選留3-4個分布均勻的主枝,主枝上選留側枝,側枝上著生副枝和結果母枝,形成矮主干。
3、合理施肥:在五月初施腐熟農家肥,七月中追復合肥。栽植第2年,可在榛子樹冠外周圍投影外追肥,不要追太深。

只要種植的好,榛子的畝產量和市場效益還是很不錯的。在種植之前一定要做好選址的工作,然后科學的進行種植。在種植之后加強田間管理,這樣才能保證它能健康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