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有濕氣,是很多人都有的現象,可別小看了這小小的濕氣,如果累積到一定的程度,可能會對身體帶來一些很不好的影響。很多人會吃一些具有祛濕功效的食物,比如:紅豆、薏米等。那么關于茯苓能否祛濕,很多人的意見都不一樣。

茯苓粉祛濕嗎
茯苓粉具有很好的健脾利濕的功效,所以常吃一些有一定的祛濕功效。

茯苓粉食用方法
1、茯苓香菇飯
做法:選用十克茯苓,香菇少許,先將茯苓泡軟,搗成粉狀,再與香菇、白米一道煮(蒸)成飯食用。
功效:食用茯苓香菇飯可以安神益智、補脾止瀉。對于出現心慌、眩暈、胃弱和神經衰弱的患者是非常適合食用的。
2、茯苓薏米粥
做法:準備十五克茯苓,六十克薏米。共研細粉,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煮熟即可食用。功效:食用茯苓薏米粥可以清熱、理脾濕。對于出現咳嗽痰多、胸膈痞滿或風濕性關節腫痛的患者非常適合食用,有理想的改善作用。

怎么判斷體內是否有濕氣
1、耳朵里面很濕。有時候總感覺到耳朵癢癢的,然后用棉簽一蘸,就感覺棉簽都是濕濕的。
2、洗澡的時候身上有小紅點。剛洗完熱水澡后,就覺得身上有一些很小的小紅點,一顆一顆的。比較癢癢,可是過一會兒就好了。
3、胳膊腿疼痛。感覺有時候胳膊和腿的有的地方比較酸痛,隨便動動就感覺到很累。關節還總是會困,尤其下雨的時候很怕冷,酸疼。
4、比較怕冷。天氣稍微涼一些,就感覺到身上很冷,手腳也冰涼了起來。
5、體型偏胖。感覺沒怎么吃,就胖了起來,還總覺得做什么事情都很吃力,不得勁。
6、食不知味。感覺舌頭上有厚厚的舌苔,吃東西的時候也不怎么能感覺得到好吃。
7、上廁所的時候大便總是很稀不成型。

生活中常見的哪些食物有祛濕的功效
1、白扁豆。首推的就是有“長壽豆”之稱的大白扁豆。它具有和胃化濕、健脾利水、止瀉等功能,主治脾虛腹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赤白帶下等癥。白扁豆的補脾除濕效果極其理想,就是比較不容易熟,可以用高壓鍋壓,提前泡一下更容易軟爛。
2、蔥、姜、蒜。在春天里,萬物生發,本身就應該多吃一些蔥、姜、蒜。而針對體內的濕氣,我們還可以嘗試在家里煮一碗熱辣辣的姜湯,用姜湯的絕妙效用將體內的濕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后,病癥就會有所緩解,這個辦法同樣適用于淋雨后預防感冒。

3、赤小豆。赤小豆味甘,入心、小腸經,具有利水除濕、和血排膿、消腫解毒的功效。它清熱作用比綠豆弱,但利水祛濕作用更強,不但可以治療一般的水腫,甚至可以治療“大腹水病”,即肝硬化腹水。赤小豆一般用來熬粥或做餡。
4、薏米據《本草綱目》記載,薏米:“健脾益胃,補肺清熱、祛風勝濕,養顏駐容、輕身延年”。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清熱排膿等功效。薏米可以和紅豆煮粥,就是單純的薏米加紅豆,而不要加上大米,喝水吃豆子,長期堅持就會有效果了。

茯苓粉的食用價值很高,祛濕的功效也是被人們所熟知的,在吃的時候,用法很簡單,可以放在飯里面,也可以熬粥的時候放一些。出了茯苓粉,平時我們還要多吃一些具有祛濕功能的食物,這樣會有一定的食療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