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對聯是需要張貼供人們欣賞和品鑒的,所以字體一定要夠大,雖然說對聯用毛筆書寫是秉承傳統的書寫方式,但也的確是因為毛筆字占了能夠將子寫的夠大的優勢。懂毛筆的人都知道,不同類別的毛筆的用途是有區別的。

對聯一般用什么毛筆書法寫
楷書用軟毫,行書草書用硬豪,兼毫三種都可以。
其實主要還是由字的大小決定的,根據所寫字的大小選擇毛筆的粗細。
只不過楷行草用不同性質的毛筆寫出來的風格不一樣罷了。

對聯的正確寫法
作對聯,要合于下列規律:
一、下聯的字數必須相等,不能用重復的字。
二、上聯的末一句必須是仄聲,下一聯的末一字必須是平聲。
三、上下聯的句式必須一致詞類相當,結構相應。

四、上下聯的平仄要相對立,上聯要用平聲字的地方,下聯就得用仄聲字,反過來也一樣平:平聲字;仄,仄聲字,包括上、去、入三聲的字。
五、上下聯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說一事,也不妨分說兩事。
可以歸結為“四講”,即“字數講相等,字音講平仄,詞語講對仗,句法講對稱”。同時,上下聯內容要有一定的聯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復,雷同的對句俗稱為“合掌對”,如“新年迎五福,春節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節”、“迎”和“接”都同意,傳統上認為這樣的楹聯犯制作楹聯的大忌。

毛筆的分類
1、毛筆的分類主要有依尺寸,還有筆毛的種類,來源,形狀等等來分。 依尺寸可以簡單的把毛筆分為:小楷,中楷,大楷。
2、依筆毛的種類可分為:軟毫,硬毫,兼毫等。
3、依來源可分為:胎毛筆、狼毛筆、兔肩紫毫筆、鹿毛筆、雞毛筆、鴨毛筆、羊毛筆、豬毛筆、鼠毛筆、虎毛筆、黃牛耳毫筆等。

羊毫類:筆頭是用山羊毛制成的。羊毫筆比較柔軟,吸墨量大,適于寫表現圓渾厚實的點畫。比狼毫筆經久耐用。此類筆以湖筆為多,價格比較便宜。一般常見的有大楷筆、京提(或稱提筆)、聯鋒、屏鋒、頂鋒、蓋鋒、條幅、玉筍、玉蘭蕊、京楂等。
狼毫筆:筆頭是用黃鼠狼尾巴上的毛制成的。以東北產的鼠尾為最,稱"北狼毫"、"關東遼尾"。狼毫比羊毫筆力勁挺,宜書宜畫,但不如羊毫筆耐用,價格也比羊毫貴。
常見的品種有蘭竹、寫意、山水、花卉、葉筋、衣紋、紅豆、小精工、鹿狼毫書畫(狼毫中加入鹿毫制成)、豹狼毫(狼毫中加入豹毛制成的)、特制長峰狼毫,超品長峰狼毫等。
紫毫:筆頭是以兔毛制成的,因色澤紫黑光亮而得名。此種筆挺拔尖銳而鋒利,彈性比狼毫更強,以安徽出產的野兔毛為最好。
兼毫:筆頭是用兩種剛柔不同的動物毛制成的。常見的種類有羊狼兼毫、羊紫兼毫,如五紫五羊,七紫三羊等等。此種筆的優點兼具了羊狼毫筆的長處,剛柔適中,價格也適中,為書畫家常用。種類有調和式、心被式。
依形狀可分為:圓毫,尖豪等。

毛筆名稱的來源
毛筆,是古代中國與西方民族用羽毛書寫風采迥異的獨具特色的書寫、繪畫工具。當今世界上雖然流行鉛筆、圓珠筆、鋼筆等,但毛筆卻是替代不了的。據傳毛筆為蒙恬所創,所以至今被譽為毛筆之鄉的河北衡水侯店和浙江湖州善璉每逢農歷三月初三,如同過年,家家包餃子,飲酒慶賀,紀念蒙恬創毛筆。自元代以來,浙江省湖州市善璉鎮生產的具有“尖、齊、圓、健”特點的“湖筆”成為全國最著名的毛筆品種。毛筆在歷代都有不同的稱呼。春秋戰國,諸侯稱雄。此時,各國對毛筆的稱呼都不同。吳國(今江蘇)叫“不律”,楚國(今湖北)叫“插(竹)”。 秦始皇統一中國后,一律稱為“毛筆”。而白居易稱筆為“毫錐”,《寄微之》詩云:“策目穿如札,毫鋒銳若錐。”
如今用的毛筆,相傳是秦朝監督修筑萬里長城的將軍蒙恬首創。但是毛筆的發明權不能全歸功于蒙恬一人。

1954年,從湖南長沙左家公山一座史前古墓里發掘出來了整套的書寫工具。這證明,在蒙恬之前就已經有所謂毛筆了。
殷墟研究表明,三千多年前,中國人主要用毛筆寫字。盡管今天我們可以看到的是甲骨文,但有充分的資料表明,商代的日常書寫并非‘刀筆文字’,而是與秦漢以后寫在竹簡或木片上的文字一樣。商族人的日常書寫是毛筆字。可惜因為書寫材料、毛筆字不能長久保存,唯有刻在堅硬卜骨上的甲骨文保存了下來,見證了商王朝的存在。

其實寫對聯一方面是展示自己文學方面的造詣,但是更重要的是在展示自己的書法藝術。所以用什么筆,沒有什么硬性的規定,只要根據書寫者想要寫的字體,以及字體的大小來進行選擇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