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和癩蛤蟆不是一種動物相信大家應(yīng)該都知道,但是它們之間除了外觀有區(qū)別以外,其它還有什么區(qū)別呢?是不是癩蛤蟆就是大號的青蛙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它們之間的不同吧!

青蛙和癩蛤蟆的區(qū)別
癩蛤蟆就是蟾蜍。蟾蜍表皮角質(zhì)化,所以比較耐旱,可以在離水較遠的干燥環(huán)境中活動。
青蛙和蟾蜍的體色雖不相同,但在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中都有保護作用,且受環(huán)境的影響變異很大。
蟾蜍的跳躍能力遠不如青蛙,但是毒腺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它免于被食肉動物吞食,這類器官是保護性的器官。雄蛙具有一對聲囊,是發(fā)聲的共鳴器。
青蛙上頜齒都是同型齒,這些齒沒有咀嚼機能,只有防止小動物從口中滑脫的作用。齒的有無及著生位置,舌尖是否分叉,肩帶和椎體的類型,都是無尾兩棲動物的分類依據(jù)。

蟾蜍實際上是蛙類的一種,所以從科學(xué)的角度看,所有的蟾蜍都是蛙,但不是所有的蛙都是蟾蜍。兩棲綱無尾目的成員統(tǒng)稱蛙和蟾蜍,蛙和蟾蜍這兩個詞并不是科學(xué)意義上的劃分,從狹義上說二者分別指蛙科和蟾蜍科的成員,但是無尾目遠不止這兩個科,而其成員都冠以蛙和蟾蜍的稱呼。
一般來說,皮膚比較光滑、身體比較苗條而善于跳躍的稱為蛙,而皮膚比較粗糙、身體比較臃腫而不善跳躍的稱為蟾蜍,實際上有些科同時具有這兩類成員,在描述無尾目的成員時,多數(shù)可以統(tǒng)稱為蛙。無尾目包括現(xiàn)代兩棲動物中絕大多數(shù)的種類,也是兩棲動物中唯一分布廣泛的一類。
無尾目的成員體型大體相似,而與其它動物均相差甚遠,僅從外形上就不會與其它動物混淆。無尾目幼體和成體則區(qū)別甚大,幼體即蝌蚪有尾無足,成體無尾而具四肢,后肢長于前肢,不少種類善于跳躍。

青蛙的介紹
青蛙屬于脊索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蛙科的兩棲類動物,成體無尾,卵產(chǎn)于水中,體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鰓呼吸,經(jīng)過變異,成體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膚呼吸。絕大部分青蛙通過體外受精繁殖,受精卵在母體外孵化成蝌蚪。全球只有10至12種青蛙進化至體內(nèi)受精,部分會把受精卵排出體外孵化成蝌蚪。青蛙一向被認為是卵生動物,不過科學(xué)家發(fā)現(xiàn),一種生活在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雨林的青蛙能夠產(chǎn)下蝌蚪。這種青蛙是全球6000多種青蛙中唯一一種能夠“下蝌蚪”的青蛙。
蟾蜍的介紹
蟾蜍,又叫癩蛤蟆、大疥毒。這種動物是被人們所看不起,不少人認為蟾蜍是低能兒。它容顏丑陋,不時地在田埂道邊鉆來爬去。盡管人們不理解它,但它還是默默無聞地工作著。蟾蜍是農(nóng)作物害蟲的天敵,據(jù)科學(xué)家們觀察研究,在消滅農(nóng)作物害蟲方面,它要勝過漂亮的青蛙,它一夜吃掉的害蟲,要比青蛙多好幾倍。
蛙類間區(qū)別
蝌蚪的區(qū)別:青蛙的蝌蚪顏色較淺、尾較長;蟾蜍的蝌蚪顏色較深、尾較短。

卵的區(qū)別
青蛙的卵堆成塊狀,蟾蜍的卵排成串狀。
蟾蜍實際上是蛙類的一種,所以從科學(xué)的角度看,所有的蟾蜍都是蛙,但不是所有的蛙都是蟾蜍。兩棲綱無尾目的成員統(tǒng)稱蛙和蟾蜍,蛙和蟾蜍這兩個詞并不是科學(xué)意義上的劃分,從狹義上說二者分別指蛙科和蟾蜍科的成員,但是無尾目遠不止這兩個科,而其成員都冠以蛙和蟾蜍的稱呼,一般來說,皮膚比較光滑、身體比較苗條而善于跳躍的稱為蛙,而皮膚比較粗糙、身體比較臃腫而不善跳躍的稱為蟾蜍,實際上有些科同時具有這兩類成員,在描述無尾目的成員時,多數(shù)可以統(tǒng)稱為蛙。無尾目包括現(xiàn)代兩棲動物中絕大多數(shù)的種類,也是兩棲動物中唯一分布廣泛的一類。無尾目的成員體型大體相似,而與其它動物均相差甚遠,僅從外形上就不會與其它動物混淆。無尾目幼體和成體則區(qū)別甚大,幼體即蝌蚪有尾無足,成體無尾而具四肢,后肢長于前肢,不少種類善于跳躍。

蛙科是無尾目的第三大科,有50余屬650余種。蛙科的分布比其它任何兩棲動物都要廣泛,幾乎遍及各大洲,也出現(xiàn)在一些島嶼上,最北可達到北極圈。蛙科在非洲最為繁盛,光是特有的屬就有18個,其中在馬達加斯加島就有3個以上的特有屬,而蛙科也是無尾目的最大成員巨蛙也分布于非洲。蛙科在亞洲東部、南部和東南部也比較豐富,如中國常見的黑斑蛙和各種林蛙。但歐洲和美洲的蛙科則只有蛙屬的成員,其中在南美洲只見于北部地區(qū)。蛙科在澳洲也只有極北部才有,而在臨近澳洲的一些大洋洲島嶼上卻能見到,而這些地方幾乎沒有其它的兩棲動物,蛙科成員在這里則占據(jù)了不同的生態(tài)地位。
在斐濟島有兩種扁手蛙,分別為路棲和樹棲,其中樹棲扁手蛙看起來與樹蛙科或雨蛙科的成員非常相似,樹棲扁手蛙有多種色型,看起來好像不同的種。扁手蛙的其它種類也均局限于亞太地區(qū)的海島上,其中包括不少樹棲的成員。扁手蛙在卵中完成變態(tài),孵化出來的就是小蛙。

蟾蜍科有24~31屬340~360種,分布廣泛,遍布大洋洲和馬達加斯加以外的世界各地。蟾蜍是適應(yīng)力很強的動物,可以生活于密林、高山、草原、甚至荒漠,中國最常見的兩棲動物大概也要屬蟾蜍了。蟾蜍科中超過一半的種類都屬于同一個屬,即蟾蜍屬Bufo,這個屬的成員幾乎遍及本科的所有分布區(qū),而在北方則是本科唯一的代表。蟾蜍屬的成員體型差別很大,最大的美洲的海蟾蜍身長達到25厘米,而有些小型的非洲蟾蜍的身長只有其1/10。
蟾蜍雖然大小差別很大,但是相貌和習(xí)性均比較相似,都是些行動緩慢不擅跳躍的路棲動物,皮膚粗糙而高度角質(zhì)化,使得蟾蜍有較強的耐旱能力,蟾蜍能分泌毒素,可以制成蟾酥。蟾蜍非常貪食,人們用其來消滅害蟲,但是也帶來了一些生態(tài)災(zāi)害。澳洲引進了海蟾蜍來防治蔗田的害蟲,但是海蟾蜍卻對當(dāng)?shù)厣鷳B(tài)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海蟾蜍排擠本土的龜蟾類,捕食當(dāng)?shù)氐男游铮浞置诘亩舅赜謱ο氩妒乘鼈兊漠?dāng)?shù)氐牟妒痴咴斐闪送{,海蟾也被引進了其它很多種植甘蔗的熱帶地區(qū),大多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蟾蜍科的其它屬多只有少數(shù)成員,有些外表和習(xí)性與蟾蜍屬有一定差距,比如東南亞的漿蟾是樹棲的蟾蜍,身體輕盈纖細,與地棲的粗壯笨拙的蟾蜍屬略有不同。

很多人把異想天開的人說成是癩蛤蟆。在大家影響里癩蛤蟆是貶義詞。癩蛤蟆雖然很丑,但它的作用是很大,它是農(nóng)作物害蟲的天敵,比青蛙吃掉的害蟲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