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在菜葉上看到蝸牛,只要是蝸牛爬過的菜葉上就有會黏黏的東西,而且菜葉上還會有啃后的痕跡。蝸牛是爬行動物,但是怎么爬行的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蝸牛靠什么爬行
在蝸牛腹部生有一道寬而細的橫褶,后端較尖,這就是它的“足”。蝸牛爬行時,用它的足緊貼在別的物體上。依靠腹部肌肉發達的腳的起伏曲伸向前移動,同時,它的足上生有一個腺體,叫足腺,能分泌一種粘液幫助它爬行。并通過一路分泌粘液使自己在粗糙的地面上移動變得更為輕松。 如果受到攻擊,它們就會分泌另一種淡黃色的粘液來對付敵人。 但只有受到攻擊時所分泌的粘液才有毒。在冬眠或夏眠的時候, 它分泌出的粘液還可以在其殼口形成一層薄膜,把身體密封起來, 待外界環境適宜時再破膜而出。甚至做成標準的蝸牛, 也能靠著粘液封口的殼數年不死。

蝸牛形態特征
無脊椎動物,軟體動物門,腹足綱,肺螺亞綱,蝸牛科。殼一般呈低圓錐形,右旋或左旋。頭部顯著,具有觸角2對,大的1對頂端有眼。頭的腹面有口,口內具有齒舌,可用以刮取食物。
蝸牛有甲殼,形狀像小螺,顏色多樣化;頭有四個觸角,走動時頭伸出,受驚時則頭尾一起縮進甲殼中;蝸牛身上有唾涎,能制約蜈蚣、蝎子。六、七月熱時會自懸在葉下,往上升高,直到唾涎完了后自己死亡。
蝸牛是牙齒最多的動物,但它們的牙齒并不是“立體牙”。盡管擁有數萬顆牙齒,但它們無法咀嚼食物。這是因為它們用齒舌一個帶狀結構,上面布滿牙齒碾碎食物,以便消化。一生之中,它們的微小牙齒會慢慢磨損鈍化,而后被更鋒利的新牙取代。
蝸牛排泄是在靠近呼吸孔的地方排泄的,叫氣孔。它會把糞便排在自己的身上,通過腹足和粘液最終將糞便留在地上。

蝸牛養殖主要品種
1、法國蝸牛:法國蝸牛是一種可食用的蝸牛,別稱葡萄蝸牛,因主要生活在葡萄種植園內,以葡萄莖、葉、芽、果等為食而得名,又因其形似蘋果,故而又稱蘋果蝸牛,主要產于法國、意大利、前蘇聯等國,體重可達400克,一般會用來作法國菜的頭盤菜。
2、庭園蝸牛:別稱散大蝸牛、蝸婁牛、駝包蜒蚰等,原產歐洲中西部的法國、英國等地區,通常棲身于園林或灌木叢中,故稱為之“庭園蝸牛”。成蝸牛體形略小,直徑約3厘米左右,螺殼質薄,呈黃褐色,并具有4條紫褐色帶,殼表面布滿許多黃褐色的小斑點,因品種退化,個體小,養殖經濟效益較差。

3、瑪瑙蝸牛:瑪瑙蝸牛是世界上最大的蝸牛,別稱非洲大蝸牛、露螺、東風螺、菜螺、花螺等,原產于東部非洲的馬拉加西島,后來傳遍了整個熱帶地區,由于瑪瑙蝸牛肉味鮮美,倍受歐美老板的歡迎,致使非洲大蝸牛成為今日世界上的主食蝸牛,這種蝸牛是較適應在我國自然條件下生長的品種。
4、白玉蝸牛:白玉蝸牛別稱褐云瑪瑙螺,原產地為非洲東部,但現已經廣泛分布于亞洲、太平洋、印度洋和美洲等地的濕熱地區,主要棲息于菜地、農田、果園、公園、橡膠園里、雜草叢生、樹木蔥郁、農作物繁茂陰暗潮濕的環境以及腐殖質的土壤里、枯草堆、洞穴中以及樹枝落葉和石塊下。白玉蝸牛是我國的特種動物之一,具有特殊價值,特殊營養,特異風味,特別用途,肉質肥厚,營養豐富,高蛋白,低脂肪,富有20多種氨基酸,也是宇航員和運動員最佳的滋補品。
它屬于瑪瑙蝸牛的變異品種。其特異之處在于頭、頸、足的肌肉光色不同,但在形態和生活習慣上則與褐云瑪瑙蝸牛沒有區別,養殖方法也基本相同,只是養殖時對衛生條件要求高一些,而且其外銷經濟價值也高一些。

蝸牛是益蟲還是害蟲
對于農作物來說的話是害蟲,而對于人體和藥材來講的話絕對是益蟲。蝸牛是一種高蛋白質、營養均衡的食品。蝸牛全身是寶,它可以用來做許多藥物蝸牛可以為人治病,對治療高血壓、心臟病、動脈硬化、脈管炎等病有較好療效。食蝸牛不僅使人清熱、消腫、解毒、益壽、美化肌膚,而且還可使人體常見的糖尿病、肺炎、肺氣腫、肺癌、等病癥得到有效防止和控制,還能使人的視力、食欲、睡眠、性功能等得到極大的改善,為我國歷代名家藥典所推崇,也為歐美各國所贊賞,尤其在世界高壽區的英國和法國更是到了“缺少蝸牛無好菜,離了蝸牛不算席”的地步,并堂而皇之地列為世界四大名菜之首(即蝸牛、魚翅、干貝、鮑魚)。

蝸牛是靠它的足起伏曲伸向前移動的,它的粘液是為了在地面上移動變得輕松才分泌的。現在很多人工養殖的蝸牛,而且人工養殖的蝸牛可以食用的。蝸牛的營養價值很高,不僅能吃還可以治療一些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