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到秋末時期,草叢和農作物間總能聽到蛙類動物的叫喚聲,偶爾路過田間遇見它們蹦跳而走,還會被嚇一跳。人們口中都講它們統(tǒng)稱為蛤蟆,可是蛙類也分很多種,有青蛙、林蛙、蟾蜍和癩蛤蟆等。而且蟾蜍和癩蛤蟆是一種動物嗎?蟾蜍和癩蛤蟆有什么區(qū)別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蟾蜍和癩蛤蟆的區(qū)別
沒有區(qū)別。蟾蜍和癩蛤蟆是同一個東西,癩蛤蟆學名叫蟾蜍。蟾蜍是無尾目、蟾蜍科動物的總稱。最常見的蟾蜍是大蟾蜍,俗稱癩蛤蟆。兩棲動物,體表有許多疙瘩,內有毒腺,俗稱癩蛤蟆、癩刺、癩疙寶。在我國分為中華大蟾蜍和黑眶蟾蜍兩種。從它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則是我國緊缺的藥材。
蟾蜍的生活習性
1、蟾蜍喜隱蔽于泥穴、潮濕石下、草叢內、水溝邊。皮膚易失水分,故白天多潛伏隱蔽,夜晚及黃昏出來活動。
2、成年蟾蜍多集群在水底泥沙內或陸地潮濕土壤下越冬。停止進食,以體內貯布在肝糖來維持最低的新陳代謝,到翌年氣溫回升到10~20℃時,才結束冬眠。

3、夜間捕食、活動,以甲蟲,蛾類,蝸牛,蠅蛆等為食。人工飼養(yǎng)繁殖比其他蛙類容易。蟾蜍在全國各地均有分布,白天多潛伏在草叢和農作物間,或在住宅四周及旱地的石塊下、土洞中,黃昏時常在路旁、草地上爬行覓食。
4、多行動緩慢笨拙,不善游泳,多數(shù)時間作匍匐爬行,但在有危險的時候也會小步短距離小跳(也有例外,如蟾蜍類中的雨蛙科、樹蛙科、叢蛙科比蛙類善跳而且靈活,滑趾蟾蜍類則可以像蛙類一樣跳躍)。

5、皮膚粗糙,背面長滿了大大小小的疙瘩,這是皮脂腺。其中最大的一對是位于頭側鼓膜上方的耳后腺。這些腺體分泌的白色毒液,是制作蟾酥的原料。蟾蜍一般是指蟾蜍科的300多種蟾蜍,它們分屬26個屬。主要分布在除了馬達加斯加、波利尼西亞和兩極以外的世界各地區(qū)。
蟾蜍的藥用作用
1、治療白喉。無需氣管切開及發(fā)現(xiàn)其他并發(fā)癥者。
2、治療慢性氣管炎。冬春季服藥的療效較夏季明顯,單純型與喘息型兩者無顯著差異。

3、治療炭疽病。
4、治療惡性腫瘤。經治22例胃癌、膀腕癌、肝癌患者,病情皆有好轉。
5、治療腹水。對血壓過低(收縮壓在90mm汞柱以下)及肝腎功能過差的患者不宜使用。
6、治療麻風。蟾蜍與蒼耳草配合服用,據(jù)31例觀察,似具有一定療效。
蟾蜍中毒的主要表現(xiàn)
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頭昏、頭痛,甚或神志昏迷、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脈搏微弱、心律不整等,心電圖的表現(xiàn)酷似洋地黃中毒。

蟾蜍的養(yǎng)殖步驟
1、建蟾蜍養(yǎng)殖場:場周圍設圍欄1米高。內設養(yǎng)殖池、產卵孵化池。面積大小以規(guī)模而定。保證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池中或池邊留空地種植草坪或蔬菜,池中適量投養(yǎng)水生植物。飼養(yǎng)黃粉蟲、蠅蛆、蚯蚓或安燈誘蟲增加餌料。
2、人工繁殖蟾蜍:捕養(yǎng)中華大蟾蜍、花背蟾蜍和黑眶蟾蜍做種。成蟾在10℃產卵,每次產卵約5000粒,放孵化池中,水溫18~24℃經3~4天孵出蝌蚪,加強飼養(yǎng)。

3、蟾蜍放養(yǎng)密度:每平方米小蝌蚪2000~4000只;20天減為500~1000只,幼蟾蜍30~40只。按不同發(fā)育階段分池分群飼養(yǎng)。
4、蟾蜍飼料配制:剛孵出的小蝌蚪5天后以熟蛋黃、水蚤等新鮮適口餌料,日喂2次。幼蟾飼喂蠅蛆、蚯蚓、黃粉蟲、球藻餌料。成蟾蜍食量大,可采用豆餅、糠麩、面粉、魚粉、槐葉粉配合飼。

5、蟾蜍病害防治:蟾蜍病少,主要是防止老鼠、蛇、鳥等危害。搞好圍欄、巡查,冬天將其轉移到地洞或水下泥土中安全越冬。
蟾蜍的前景
蟾蜍俗稱癩蛤蟆,是一種極有藥用價值的經濟動物。蟾蜍耳后腺分泌的白色漿液叫“蟾酥”,是一種重要的中藥材,它可以治療心力衰竭、口腔炎、咽喉炎、咽喉腫痛、皮膚癌等。藥市上蟾蜍價格曾達每千克2000元以上且呈繼續(xù)上升趨勢,環(huán)境污染使野生蟾蜍越來越少,蟾賒應用范圍日益擴大,國內外廠家對蟾酥的需求量不斷增加,所以人工繁養(yǎng)蟾蜍、采集蟾蜍是致富的好途徑。

我們了解到,蟾蜍和癩蛤蟆是同一種生物,只是稱呼不同,并無很大的區(qū)別。蟾蜍除了藥用價值,還在風水上有一定的意義,很多擺件都是蟾蜍,所以動物也是不可貌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