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小龍蝦多大的時候是最好吃的嗎?我們經常吃的小龍蝦大概1兩左右,這樣的小龍蝦是黃多鮮嫩、肉質飽滿,也是最好吃的時候,小編跟大家分享兩個那油燜小龍蝦的做法吧。

油燜小龍蝦怎么做
做法一
食材準備:小龍蝦10個。料酒25克,精鹽適量,白糖30克,大料2克,蔥段75克,姜片50克,味精5克,花生油100克,香油25克,清湯適量。

制作步驟
1、將小龍蝦沖洗,剪去蝦須、蝦腿,由頭部蝦槍處剪一小口,取出沙包,再將蝦背剪開,抽出沙腺。
2、炒勺上火,放入花生油,燒熱,投入大料、蔥段、姜片煸炒,放入大蝦煸炒出蝦油,烹入料酒,加入精鹽、白糖、清湯燒開,蓋上蓋,用微火燜烤透,再將勺移正火,收汁微濃時放入味精,淋入香油即成。
做法二
食材準備:小龍蝦500克、雞湯100克、熟豬油 50克、芝麻油30克、青蒜5克、味精2克、白糖20克、姜末 7.5克、精鹽 1.5克、蔥末 7.5克、紹酒 15克

制作步驟
1、將新鮮對蝦用涼水洗凈,剪去蝦腿、蝦須和蝦尾,取出沙包,再將蝦背劐開,抽出沙線,切成 3段(小蝦可切成 2段)。青蒜去根洗凈消毒,切成 3.3厘米長的段。
2、將熟豬油倒入炒鍋內,置于旺火上燒到五六成熱,下入姜末、蔥末和對蝦段,煸炒幾下,加入紹酒、精鹽、白糖、雞湯、芝麻油、味精。待湯燒開后,蓋上蓋,移到微火上燜約 5分鐘,再改用旺火燜,當湯汁已濃時,撒上青蒜段即成。
小龍蝦物種危害
中國從日本引進,而日本于更早時期從美國引種,主要用作食物和寵物。小龍蝦在世界各地都有養(yǎng)殖,并形成數量巨大的野外種群。小龍蝦常常混養(yǎng)在農作物(如水稻)田中,不需要人工孵化,一旦池塘投放了原種,可實現自我維持。

1、它們能在臨時性水體中生存,且食性廣泛,建立種群的速度極快,易于擴散。對當地魚類、甲殼類、水生植物極具威脅,破壞當地食物鏈;因其取食根系而直接對作物(尤其是水稻等水生、半水生作物)和天然植被有災害性破壞。
2、筑穴引起灌溉用水的流失及田地破壞;由于螯蝦食性很雜,對魚苗發(fā)花和1齡魚種培育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并危害人工繁育的幼蚌。
3、由于小龍蝦適應性強,抗逆能力強,食性廣泛,種群增殖速度快,常剪斷農作物,特別是稻作物,并可能與當地淡水螯蝦物種發(fā)生競爭。
小龍蝦形態(tài)特征
1、外殼。小龍蝦形似蝦而甲殼堅硬,整體顏色包括紅色、紅棕色、粉紅色。
2、背部。醬暗紅色,兩側是粉紅色,帶有橘黃色或白色的斑點。
3、甲殼。部分近黑色,腹部背面有一楔形條紋。甲殼中部不被網眼狀空隙分隔,甲殼上明顯具顆粒。

4、幼蝦體。均勻的灰色,有時具黑色波紋。
5、爪子。暗紅色與黑色,有亮桔紅色或微紅色結節(jié)。幼蟲和雌性的爪子的背景顏色可以是黑褐色。頭頂尖長,經常有輕微刺或結節(jié),結節(jié)通常具鋒利的脊椎。
6、體形。較大且呈圓筒狀,甲殼堅厚,頭胸甲稍側扁,前側緣除海螯蝦科外,不與口前板愈合,側緣也不與胸部腹甲和胸肢基部愈合。頸溝明顯。
7、觸角。第1觸角較短小,雙鞭。第2觸角有較發(fā)達的鱗片。3對顎足都具外肢。步足全為單枝型,前3對螯狀,其中第1對特別強大、堅厚,故又稱螯蝦。末2對步足簡單、爪狀。

8、觸須。小龍蝦頭部有觸須3對,觸須近頭部粗大,尖端小而尖。在頭部外緣的一對觸須特別粗長,一般比體長長1/3;在一對長觸須中間為兩對短觸須,長度約為體長的一半。棲息和正常爬行時6條觸須均向前伸出,若受驚嚇或受攻擊時,兩條長觸須彎向尾部,以防尾部受攻擊。
9、步足。胸部有步足5對,第1-3對步足末端呈鉗狀,第4-5對步足末端呈爪狀。第2對步足特別發(fā)達而成為很大的螯,雄性的螯比雌性的更發(fā)達,并且雄性龍蝦的前外緣有一鮮紅的薄膜,十分顯眼。雌性則沒有此紅色薄膜,因而這成為雄雌區(qū)別的重要特征。
10、尾部。有5片強大酌尾扇,母蝦在抱卵期和孵化期,尾扇均向內彎曲,爬行或受敵時,以保護受精卵或稚蝦免受損害。
小龍蝦跟龍蝦有什么區(qū)別
龍蝦:10條腿,腹胚亞目,無螯下目,龍蝦總科,龍蝦科,有十幾種海水龍蝦。沒有大鉗子,龍蝦科的十幾種龍蝦幾乎都是海水龍蝦,且都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海域;
小龍蝦:10條腿,腹胚亞目,鰲蝦下目,正鰲蝦總科,鰲蝦科,有幾十種淡水鰲蝦。有大鉗子,鰲蝦科的小龍蝦則主要生活在淡水區(qū)域,部分品種也生活在汽水區(qū),鮮少有常年生活在海水中的。

小龍蝦的味道鮮美,沒有人抵擋住它的誘惑,在這里要提醒大家一句,不要認為把小龍蝦炒熟就可以殺死它身體的寄生蟲和細菌,它必須經過高溫熟透后才可以入食,所以一定要跟大排檔老板強調必須久煮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