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大部分的人都和小編一樣,分不清家禽的性別,更不用說是貴妃雞了,畢竟我們只是簡單的消費者,不如畜牧養(yǎng)殖戶那樣專業(yè)。所以,今天我就和大家說道說道辨別貴妃雞的那些方法,讓大家可以稍微了解了解。

貴妃雞怎么分公母?
公雞的背部到尾部的羽毛細長有光澤,母雞的則是圓形毛。公雞頭部肉冠較大,且公雞比較神氣,聲音也要渾厚大些。

貴妃雞的馴養(yǎng)歷史
貴婦雞原產(chǎn)于英國,由英國皇家科學院引自英國民間雞改良育成,是歐洲名優(yōu)特禽新品種,集觀賞、美食、滋補于一身。這種雞在英國、美國、荷蘭均有飼養(yǎng)。1989—1990年,由民間攜帶少量種蛋引入我國廣東僑鄉(xiāng)孵化飼養(yǎng),而成為一個外來雞種。廣東飼養(yǎng)的貴婦雞種群已有5萬多只,在江門、南海、廣州、珠海、陽江、英德等地已為專業(yè)戶所飼養(yǎng)。上海等地也有引進。貴婦雞外貌奇特,羽毛華麗,嬌小玲瓏,跚跚漫步;肉質(zhì)細嫩,營養(yǎng)豐富,皮薄肉香,腹脂較少;補氣補血,養(yǎng)顏益壽。上市體重平均800克左右,正適合小家庭使用,不僅在歐洲市場是家庭的美食。在我國市場上也倍受消費者的青睞。

貴妃雞歷史傳說
關(guān)于此菜的來歷,有著這樣一個傳說:一日,唐明皇與楊貴妃在百花亭飲酒取樂。楊貴妃爛醉如泥,突然撒嬌道:我要飛上天!玄宗以為自己的寵姬要吃什么“飛上天”,于是便命太監(jiān)傳令廚師立即做一道“飛上天”菜獻上來。這個菜名,弄得御膳廚師們團團轉(zhuǎn),不知該怎么個制法。

正在大家為難之際,有一位廚師急中生智,一拍大腿說:“有了,快去買幾只童子雞來,斬下翅膀,燜煮熟爛,這不就是‘飛上天’嗎?”眾人聽著有理,便幫他一起干起來,待菜成獻上,果然色、香、味、形具佳。此刻楊貴妃酒醉已醒,當她吃著擺在面前的“飛上天”時,連聲稱贊:好吃,真好吃!因這菜色美肉嫩味香,貴妃又極愛吃,于是就有了“貴妃雞”的美名。
貴妃雞的烹飪方法
原料:雞翅膀24只(約重750克),豬排500克。
調(diào)配料:水發(fā)香菇50克,鮮冬筍50克,京蔥50克,姜塊(拍碎)10克,紹酒50克,紅葡萄酒50克,醬油30克,白糖10克,雞清湯1000克,熟豬油500克(約耗60克)。

做法:將雞翅用5克生抽拌勻,腌制20分鐘待其上色后,用五成油溫炸至金紅色,將蔥姜用油煸香,放入生抽、糖、紅葡萄酒、味精、雞湯;大火燒開后再用小火燜10分鐘使雞翅入味,最后大火收干后即可裝煲食用。
清燉貴妃雞的做法
將殺好的貴妃雞切成小塊放入瓷盆,加入0.75~1公斤清水,放少許冬筍片,燉1.5~2小時,即可食用。

注意:
1、不可再加其它配料,保持原汁原味;
2、水量一定要保證。
貴妃雞的營養(yǎng)價值
肉看起來雖然沒有多少肉,而且沒多大價值,但是在軟骨或骨頭中,可攝取動物膠的結(jié)合組織,是含有大量的成膠原及彈性蛋白的,對于血管、皮膚及內(nèi)臟頗具效果。翅膀內(nèi)所含大量的維生素A,遠超過青椒。烹調(diào)翅膀肉時,應以慢火燒煮,才能發(fā)出香濃的味道,而成膠原等有效的成分,也必須以長時間燒煮才可溶化。
其表面所產(chǎn)生疙瘩般的小顆粒,有許多人因而不敢吃。單撥去皮后小孩也比較喜歡吃。雞翅含有多量可強健血管及皮膚的成膠原及彈性蛋白等,對視力、生長、上皮組織及骨骼的發(fā)育、精子的生成和胎兒的生長發(fā)育都是必需的。雞翅有溫中益氣、補精添髓、強腰健胃等功效。尤其適合老年人和兒童、感冒發(fā)熱、內(nèi)火偏旺、痰濕偏重之人;患有熱毒癤腫、高血壓、血脂偏高、膽囊炎、膽石癥患者忌食。

這樣說來,貴妃雞既容易養(yǎng)殖,個頭小,肉不多,但是營養(yǎng)價值高,是不僅滿足消費者的營養(yǎng)需求,而且,對于養(yǎng)殖戶來說,貴妃雞有比較容易養(yǎng)活,因此可以算的上是一種互惠互利的商品,所以它的市場是一片大好,在現(xiàn)在供不應求的場景下,更會刺激它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