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xiàn)實(shí)生活中,其實(shí)大多數(shù)人都沒有見過紅腹錦雞,不僅是因?yàn)榧t腹錦雞的稀有性,而且它分布的區(qū)域也比較偏遠(yuǎn),主要是集中在甘肅科陜西的嶺南地區(qū)。今天,小編就要和大家說說中國珍稀而特有的紅腹錦雞。

紅腹錦雞是幾級保護(hù)動物?
紅腹錦雞是國家2級重點(diǎn)保護(hù)野生動物等級。中國是世界雉科鳥類分布的中心地帶之一,全球總共約130種雉科鳥類中,中國有55種,而且有相當(dāng)一部分是中國特產(chǎn),中國可稱為是雉類王國。紅腹錦雞是中國最著名的雉類之一,它色彩艷麗,姿態(tài)嬌貴,歷來被古代帝王們視為雞中珍品。目前紅腹錦雞的“政治地位”不斷提高,在多次重要國際性會議中,屢次履行“代國鳥”的職責(zé),正在逐漸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

紅腹錦雞的物種特點(diǎn)征
雄鳥的額和頭頂羽毛延長成絲狀,形成金黃色羽冠披覆于后頸上。臉、頦、喉和前頸銹紅色,后頸圍以具有藍(lán)黑色羽端的橙棕色扇狀羽,形成披肩狀。上背濃綠色,羽緣絨黑色;下背、腰和短的尾上覆羽深金黃色,羽支離散如發(fā)。自腰以后的兩側(cè),羽端轉(zhuǎn)為深紅色。較長的尾上覆羽基部桂黃色,具黑褐色波狀斜紋,羽端狹長而為深紅色;尾羽18枚,中央一對尾羽黑褐色,滿綴以桂黃色斑點(diǎn);外側(cè)尾羽桂黃色而具黑褐色波狀斜紋;最外側(cè)3對尾羽暗栗褐色,具黑褐色斜紋。肩羽暗紅色,翅上最內(nèi)側(cè)覆羽和飛羽深藍(lán)色;中、小覆羽以及次級飛羽大都栗色而具黑斑;大覆羽黑色而雜以棕黃色橫斑和具棕黃色羽干和羽緣。初級覆羽和飛羽黑褐色,具棕白色羽端。下體自喉以下純深紅色,羽支離散如發(fā)。肛周淡栗紅色。

雌鳥頭頂棕黃色而具黑褐色橫斑;臉棕黃而綴黑色;耳羽暗銀灰色,背棕黃至棕紅色,具粗的黑褐色橫斑;腰及尾上覆羽棕黃色,密布黑褐色蟲蠹狀斑。尾棕黃色,具不規(guī)則的黑褐色橫斑及斑點(diǎn)。兩翅與背同,但黑色橫斑較寬,棕黃色羽端亦滿雜以黑點(diǎn)。頦和喉白色而沾黃色;胸、兩脅和尾下覆羽棕黃色,具黑色橫斑。腹淡棕黃色,無斑。
虹膜雄淡黃色或雌褐色,眼周皮膚雄淡黃色或雌黃色 ,嘴和腳角黃色。雄鳥跗蹠具一短距,眼下裸出部具一淡黃色小肉垂。
紅腹錦雞的生活習(xí)性
紅腹錦雞棲息于海拔500—2500米的山地常綠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針葉林中,比白腹錦雞棲息的海拔高度為低。也棲息于林緣灌叢、草破和矮竹林間,冬季到農(nóng)田附近覓食。夜晚棲于樹冠隱蔽處,白天下樹在地上活動。多集成4—5只,或10余只的小群,冬季可達(dá)20—30只。極善奔走,但飛翔能力較差。常以胡頹子、懸鉤子、薔薇等植物的莖、葉、花、果實(shí)和種子為食,也吃各種昆蟲和小型無脊椎動物。食物種類已記錄有30多種。

主要以野豌豆、野櫻桃、青蒿、蕨葉、野蒜、懸鉤子、酢漿草、薔薇、胡頹子、羊奶子、箭竹、橡子、華山松種子、稠李、漆樹、杜鵑、雀麥、櫟樹、茅栗和青岡子等植物的葉、芽、花、果實(shí)和種子為食,也吃小麥、大豆、玉米、四季豆等農(nóng)作物。此外也吃甲蟲、蠕蟲、雙翅目和鱗翅目昆蟲等動物性食物。常常在林中邊走邊覓食,早晚亦到林緣和耕地中覓食。
紅腹錦雞的繁殖方式
繁殖期為4—6月,一雄多雌制,通常1只雄鳥配2—4只雌鳥。紅腹錦雞的求偶炫耀十分好看,當(dāng)雄鳥向雌鳥求愛時,很會賣弄它的一身“打扮”,它先向雌鳥走過去,一邊低鳴,一邊繞雌鳥轉(zhuǎn)圈或往返疾奔并察顏觀色,待站立在雌鳥正前方時,雄鳥身上華麗的羽毛都向外蓬松,彩色的披肩羽蓋住了頭部,很像抖開的折扇。靠近雌鳥的翅膀稍稍壓低,另一側(cè)的翅膀翹起,翅膀上和背、腰上的五彩斑斕的羽毛都展現(xiàn)在雌鳥面前,尾巴也隨著傾斜過來,使美麗的尾羽和尾上的覆羽顯得十分明亮,雙眼目不轉(zhuǎn)睛,向雌鳥脈脈傳情。這時,雌鳥已被雄鳥的絢麗羽毛和一系列炫耀動作搞得眼花撩亂,不時地發(fā)出“咝咝”的艷羨聲。

營巢于林下灌叢、草叢的地面上。巢的大小為直徑16—23×16—17厘米,深6.5—10厘米,每窩產(chǎn)卵5—9枚,最多12枚,卵的顏色為淺黃褐色,大小為39—51.4×30—37.3毫米,卵重23.5—29克。孵化期22天。雛鳥為早成鳥,一孵化便能自行覓食。
紅腹錦雞的分布范圍
紅腹錦雞是我國的特產(chǎn)種類,沒有亞種分化,分布于河南、云南東北部、西藏東南部、青海東南部、寧夏南部、湖北西部、湖南、廣西、四川、重慶、貴州、陜西南部、甘肅等地。另外在江西資溪也有報道,尚需進(jìn)一步證實(shí)。其中以陜西寶雞附近的秦嶺山脈為多,該地名“寶雞”即是由于盛產(chǎn)紅腹錦雞之故。

紅腹錦雞的種群現(xiàn)狀
1982~1983年秋季在陜西太白、平利調(diào)查,平均密度6.0只/平方公里;1988年秋為3.0只/平方公里。1984~1985年春季在四川北川調(diào)查,平均密度為6.9只/平方公里。1984年秋季在寧夏六盤山調(diào)查,平均密度3.6只/平方公里。甘肅一地估計就有20萬只左右。

其實(shí),我們都知道一個道理,越是稀有的東西,就越是吸引不法商人的注意力,希望以此獲得更多利益。紅腹錦雞雖然作為國家二級保護(hù)動物,但是不少不法商人為了獲得暴利就去捕殺野生的紅腹錦雞。因此,在這里小編不得不呼吁大家,尊重和愛護(hù)國家稀有動物,不要為了暫時的暴利而去傷害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