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養(yǎng)殖業(yè)的不斷發(fā)展,養(yǎng)鴨在農村是非常常見的,由于養(yǎng)鴨的成本比較低,門檻比較低,所以在農村養(yǎng)鴨的人有很多,但是要把鴨子養(yǎng)好還是有很多學問的。

雛鴨的飼養(yǎng)管理
通常,把一個月齡內的幼鴨稱為雛鴨。雛鴨的飼養(yǎng)管理 是一項非常細致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做好這項工作必須注意下列幾點。

1、保溫給雛鴨的生活環(huán)境保持適當的溫度,是初期 育雛(尤其在兩周齡內)成敗的關鍵。雛鴨所需的溫度,一周 齡內為27~30℃,以后每周下降3~4℃,最后接近育雛室溫 度時,就停止補溫。補溫的方法可采用火爐、保溫傘、地下 錮道等供溫。最后撤溫不能太突然,要逐漸變化溫差• 在飼養(yǎng)數量較少時,可采用自溫育雛法.此法是在籮筐 或開窗的紙箱里放些切短的稻草,再加些爛棉絮、破麻袋等 物,利用雛鴨群自身的體溫來互相保溫。每筐最初30~40只, 隨著日齡的增加而逐漸減少只數。
喂料、飲水、洗浴時從筐 箱內取出,然后再放回.室溫過低時可生火爐,天晴時可將 雛鴨放出,適當地曬曬太陽和呼吸新鮮空氣。注意勤換、勤 曬墊草,要保持鴨舍和用具的清潔和干燥。 環(huán)境溫度是否合適可觀察雛鴨的動態(tài)。溫度低時,雛鴨 聚堆,靠近熱源,溫度高時,遠離熱源,張口喘氣,頻頻飲 水,溫度正常時,精神活潑,食欲良好,靜臥無聲。
2、飼莽給雛鴨第一次喂食,即開食的時間,一般在 出殼后12~24小時內進行。間隔時間過長,易引起“僵口 , 影響發(fā)育生長。開食前應飲水,最好是20℃左右的溫水,以 利排除胎糞和體內殘余蛋黃的吸收。開食用半熟的米飯最好, 也可用蒸熟的玉米碎粒。玉米碎粒要浸泡2~3小時再蒸。喂 時都要用清水淘洗,以不沾嘴為度。開食時,可將飼料均勻 地撤在平整的紙、席或薄膜上,也可邊食邊撤吃到八成飽 即可。

3~4天后,可喂以切碎的青嫩飼料和魚、蛆、蚯蚓等 動物性飼料。蛆蟲要用清水洗凈,然后撒在水里讓雛鴨自由 捕捉。一周以后可全部喂配合飼料,以滿足雛鴨快速生長的 營養(yǎng)需要。飼喂的次數,第一周每天5~6次,第二周4~5次, 第三周3~4次,時間間隔力求均勻。一月齡內的配合飼料成 分可為。大米40%,玉米18%,麩糠10%,豆餅20%,魚粉 8%,骨粉3.5%,食鹽0.5%。 要加強早春育雛,大力發(fā)展早春鴨。這是因為早春鴨的 成長適應農時季節(jié),成活率高,長速快,產蛋早,省飼料, 經濟效益高。
3、 游水游水可使早者鴨及早適應水禽特性,加強運 動,促進消化和生長,并保持鴨體的清浩,學會捕捉水中小動 物本領。一周齡以后可用篾籮將雛鴨覆入探4~5寸的水中, 讓其自由活動。上、下午各一次,每次5~10分鐘,以后逐漸延 長游水時間。游水時的氣溫以不低予20℃,水溫不低于15℃ 為宜。每次游后,將其端到避風安靜處,讓其理毛曬太陽(以 較弱的日光為宜,切忌烈日暴曬),等毛千后再送回鴨舍
4、放養(yǎng)為了使雛鴨增強體質和覓食能力,好天時, 可將半月齡以后的雛鴨趕到附近水面放養(yǎng),放養(yǎng)的時間和路 程隨著日齡的增加而增加。雛鴨開始放養(yǎng)的水面不要太深• 每次放養(yǎng)前,要趕雛鴨活動幾圈,并要喂給飼料,以防感冒 和因饑餓而貪食過多的泥沙。在放養(yǎng)過程中,如鴨毛被水浸 濕,應立即趕上岸,等毛千后再繼續(xù)放養(yǎng),如發(fā)現雛鴨張口 喘氣游得慢,應立即休息,否則會沉入水底淹死。晚上入圈 后要趕其運動幾圈,促使羽毛干燥,避免過夜寒冷•雛鴨最 忌酷熱,熱天要利用清晨和下午放養(yǎng),中午要充分保證其休 息時間,補喂適量的食料。
泥溶水淺的稻田、溝港、池塘往 往魚蝦豐富、水草茂盛,水生浮游生物多,是雛鴨放養(yǎng)的好 場所。但要防止雛鴨吞食腐爛變質的死動物。暴風雨天氣, 鴨傳染病和寄生蟲多的地區(qū),剛施過農藥、化肥以及死水坑, 臟水坑和工廠污染的農田,均不能放養(yǎng),以防生病和中毒。 一旦發(fā)生中毒,就要馬上用磺胺脒急救。在沒有放養(yǎng)條件的 地方和冷天,應定時哄趕,促使運動和曬曬太陽,防止腹部 生病和腿部癱瘓。放養(yǎng)以后,青料停止補給,精料每天補喂 兩次。為了管理好鴨群,減少損失,雛鴨在開始放養(yǎng)時就進 行呼號馴教,以形成條件反射,,做到一呼百應,一趕就走, 斫從指揮。

5、護理雛鴨對溫度非常敏感,一旦給溫不當,就會 聚堆擠壓,造成傷亡。剛出生的雛鴨,室溫要保持30℃左 右,然后慢慢降低,使其適應環(huán)境。初生雛鴨怕冷,常常擠 作一團。在3~4日齡時,每隔一小時左右就要用手輕輕地趕 動雛群一次。在衛(wèi)生管理上,育雛室要定期消毒,保持清潔 干燥,達到空氣流通,光線充足。要經常換曬墊草,防止霉 爛、發(fā)酵。雛鴨達到15日齡時,可注射防鴨瘟和禽霍亂疫 苗,注射后五天可產生免疫力,要注意防止獸(老鼠、黃鼠 狼等)害。
長到一月齡以后,就要進行強弱分群飼養(yǎng),密度 不能太大,保證雛鴨發(fā)育健壯。在鴨群里要適當搭配雌雄比 例,一般為10。1,雄鳴雌隨,便于尋找。 不少地方采用雛鴨籠養(yǎng)法,這是一種比較先進的飼養(yǎng)方 法。籠養(yǎng)雛鴨具有提高單位面積飼養(yǎng)量、提高雛鴨成活率和 質量、便于管理等許多優(yōu)點。鴨籠可用金屬或竹木制做。每 籠長6尺、寬3尺、高1尺。下底用鐵絲或木條圍成網格狀. 如為雙層籠養(yǎng),上層底下需裝一塊承糞板。食槽和飲水器均 置籠外。雛鴨的籠養(yǎng)密度每平方米可達60只左右。

鴨的飼喂方法
1、開水。出殼后的小鴨,第一次飲水稱“開水”。要先“開水”,后“開食”。“開水”的方法有幾種,有的在育雛室內直接放飲水器引誘雛鴨去飲水。有的用鴨籃,每籃關40~50只,將雛鴨連同鴨籃慢慢浸入水中,使水沒過腳趾,但不能超過膝關節(jié),讓雛鴨在淺水中站立活動5~10分鐘,當雛鴨受到水的刺激,十分活躍,一邊飲水,一邊嬉戲,這樣可促進新陳代謝,促進胎糞排泄。還有在開始時噴灑些清水在雛鴨絨毛上,使它們互相啄飲,待雛鴨行動活潑后,用淺盤盛水,放在它們的旁邊,讓它們自由飲水。
2、開食。第一次喂料稱開食。常在“開水”后15~30分鐘進行,雛鴨開食通常在出殼后24小時內是較適當的。如超過時間,雛鴨就會有饑餓的感覺,胃開始空磨。如不及時開食,就會造成所謂。老口”,即不肯進食。這樣有損雛鴨機體,增加死亡。
用配合料開食一般放在食槽里讓其自由采食。如用煮熟的碎米開食,碎米不要煮得太爛,用清水漂洗一下,使洗去粘性。然后撒在蘆席、塑料布或紙上,放雛鴨采食•每批以200~250只為宜,每次吃食10分鐘左右。三天后要增喂青飼料和動物性飼料。
3、飼喂次數根據雛鴨的日齡而不同。10日齡以內,每晝夜喂6次,即白天喂4次,夜晚喂2次;11~20日齡的小鴨可減少為每晝夜喂4~5次,即白天和夜晚各減少1次。喂料要掌握吃到8成飽,不要吃過飽,否則會囤食引起消化不良。因此,飼養(yǎng)雛鴨要做到多餐少食,隨吃隨給,不剩余食,吃夠吃勻,吃足不吃頂,清水供給不得中斷。

鴨病防控三措施
一、做好環(huán)境消毒工作
1、確保消毒效果目前用于養(yǎng)殖場環(huán)境消毒的藥物有:醛類(甲醛、戊二醛)、堿類(如:火堿、生石灰)、鹵素類(氯制劑有漂白粉、消毒王、滅毒威等,碘制劑有碘三氧)、過氧化物類(如:過氧乙酸)、季銨鹽類(如:百毒殺)。消毒前先要做物理性的清掃沖洗,以防有機物(如糞、尿、膿血、體液等)的存在,然后再進行噴灑藥液消毒。對消毒前后無差別的消毒藥經提高濃度后仍無效的應予以淘汰,在檢測得到有效的消毒濃度后,還應考慮消毒藥的成本,經過比較計算最終獲得適合本場的幾種消毒藥,以期輪換用藥。這樣,既起到了消毒效果,又降低了消毒成本,且延長了一種消毒藥在本場的使用時間。
2、遵循消毒順序,鴨場消毒時要遵循先凈道(運送飼料等的道路),后污道(清糞車行駛的道路);先后備鴨場區(qū),后蛋鴨場區(qū);先種鴨后商品鴨。鴨舍內的消毒用具嚴禁借用或混用。
3、注意消毒次數,一般情況下,每周不少于2次的全場和帶鴨消毒;發(fā)病時期,堅持每天帶鴨消毒。

二、做好常規(guī)免疫工作
為了預防傳染病的發(fā)生,養(yǎng)殖場必須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以保護鴨群健康。一個地區(qū)鴨群可能發(fā)生的傳染病不止一種,而可以用來預防這些傳染病的疫苗(菌苗)的性質不盡相同,在鴨體內所產生的抗體能足夠抵抗病原微生物侵襲的期限(免疫期)也不同。因此,一定的鴨群在使用多種疫苗(菌苗)來預防不同疾病,也需要根據各種疫苗(菌苗)的免疫特性來制定預防接種的次數和時間,這就形成了在實踐中使用的免疫程序。
一個合理的免疫程序能夠很好地預防疾病的發(fā)生,并盡量減少因為疫苗免疫給鴨群造成的應激反應。因此,種鴨免疫應避開產蛋高峰,雛鴨免疫應考慮母源抗體的存在。給鴨群打的預防針既要減少人力、物力的浪費,又要提高免疫質量,關鍵要看免疫效果。
鴨場可根據本地區(qū)和本場疾病發(fā)生情況,適時、適度地引入疫苗進行免疫,例如在鴨肝炎的高發(fā)區(qū)或受肝炎威脅的地區(qū)就必須進行鴨傳染性肝炎的免疫。
疫苗免疫,對鴨群本身是一種應激,為了減小這種應激,可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多維電解質。不同季節(jié),免疫接種要注意必要的細節(jié)問題。使用油乳劑滅活疫苗時,先要將疫苗恢復至室溫,否則注射到皮下的疫苗形成疫苗團而不易吸收;夏季氣候炎熱,疫苗接種時,首先要保證充足的飲水,并且盡量將免疫時間安排在清晨涼爽的時候。免疫中,要不斷搖勻疫苗,使每只鴨都能獲得等量有效的抗原免疫。接種組織弱毒苗時,免疫全程時間最好控制在1個半小時內,以防疫苗在溫度過高的鴨舍中長時間暴露而影響病毒的免疫活性。

三、建立疫病預防體系
1、把好入口關,大門口嚴格標志“防疫重地,謝絕參觀”,并設專人把守,嚴禁外來車輛和人員進場;進入生產區(qū)時必須洗手消毒并經消毒通道(有消毒水池和紫外光)方可進入。
2、防止交叉感染,各舍飼養(yǎng)員禁止串場、串崗,以防交叉感染。場區(qū)環(huán)境應保持干凈無污染,不要輕視野鳥對傳染病的傳播,嚴防其糞便污染飼料和運動場;堅持定期的全場消毒和帶鴨消毒,發(fā)病期間要天天消毒;做好滅鼠和滅蚊蠅工作。病死鴨和解剖病料必須做無害化處理,不得任其污染環(huán)境,造成人為地傳播疾病。
3、疾病防治獸醫(yī)對病死鴨要勤于解剖,病料應及時進行實驗室檢驗,依據藥敏試驗結果用藥防治。初期投藥后,獸醫(yī)仍應進行跟蹤治療,直到病愈為止。獸醫(yī)根據藥敏試驗、臨床用藥情況、發(fā)病日齡和季節(jié),結合生產實踐,獲得本場的預防用藥程序。在選藥時,避免使用假冒偽劣獸藥而延誤病情,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
4、疫病監(jiān)測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疫病監(jiān)測方案,肉鴨飼養(yǎng)場常規(guī)監(jiān)測的疫病至少應包括:高致病性禽流感、鴨瘟、鴨病毒性肝炎。除上述疫病外,還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選擇其他一些必要的疫病進行監(jiān)測。

在養(yǎng)殖鴨子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鴨子疾病的預防,鴨子的疾病直接影響到鴨子的產量,因此養(yǎng)殖者最怕的就是疾病的侵蝕,在生活中要多多學習一些預防和治療鴨子疾病的方法對養(yǎng)殖是非常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