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陜西省林業區劃資料介紹,拐棗主要分布在秦巴山地,而產量最多的是旬陽縣。旬陽年產鮮拐棗已達兩萬多噸,面積達6萬多畝,是中國拐棗種植面積和產量第一大縣,也是唯一把拐棗作為重點產業來大規模建基地、搞開發的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拐棗產業。計劃在“十三五”期間建成拐棗基地10萬畝,培育壯大加工企業,完善延伸產業鏈條,實現綜合產值10億元,把拐棗做成我縣的又一個支柱產業。縣委書記梁濤批示“拐棗大有作為,需深度跟進,務實做好”。縣上成立了拐棗產業深度開發領導小組,加大拐棗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和拐棗系列新產品的延伸開發力度。簽訂校地合作協議,聘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專家教授,為旬陽的拐棗產業把脈,合作開展產品研發,讓旬陽的拐棗產業走向市場有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縣上制定了一系列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全力支持拐棗資源深度開發利用。縣上重視、鎮上主抓、部門助推、企業引領,致力建設拐棗名村名鎮。
伴隨著基地規模的不斷擴大,產量逐年迅速提高,一批創業者紛紛投資創業,投身拐棗資源開發產業。
退伍軍人南君濤,2007年創辦的天正釀造有限公司,用微生物制?固態發酵的傳統工藝釀造出的“康硒”、“巨濤”牌野生拐棗醋,生產工藝配方獲得了國家專利,并榮獲了安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被陜西省工商局認定為陜西省著名商標。“康硒”牌拐棗醋獲得陜西省第二屆“金口碑”農產品獎。
政協委員吳群軍,成立的旬陽縣太極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2012年投資1000萬元,生產的“漢瀾”拐棗解酒飲料通過了國家商標局的認證并正式投產。
外貿商人王茂軍,2011年投資創辦了旬陽縣金茂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主產的“拐棗王”手工原漿酒,第一個通過并獲得了中國拐棗工業產品許可證,產品銷往全國各地,供不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