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山鷓鴣:體長30厘米,是中等體型色彩濃艷的山鷓鴣。頭頂褐,眉紋白,胸部具寬闊的栗色環帶及喉近白為本種特征。眼周裸皮紅色,耳羽黃棕色。雄鳥額白,頭頂棕栗,上體以暗綠色為主,具較寬的黑色橫斑和不規則的細紋。雌鳥的額基和眉紋黑色,具淺黃色縱紋,頭頂和枕部橄欖褐色。上體橄欖褐色,胸棕灰色。腹白色。兩脅灰色。
棲息在海拔1000-2000米之間的常綠闊葉林中,尤以林下植被豐富的地帶較為常見。常單獨或組成5—6只的小群活動。平常時期:四川山鷓鴣在領域內發出各種鳴聲。鳴聲酷似“HO-WO, HO-WO”,受驚時邊跑邊發出“SHEER,SHEER”“KA-KA-KA-KA”的鳴叫。是中國的特產鳥類,沒有亞種分化,僅分布在四川中部的幾個縣境內。
形態特征
四川山鷓鴣雄鳥體長29-32厘米,體重350-470克。前額白色,頭頂栗棕色。眉紋和兩頰黑色,耳羽栗色。上體以暗綠色為主,具較寬的黑色橫斑和不規則的細紋。喉白色,上喉具黑色縱紋。上胸和兩脅灰色,雜以栗斑。胸部的栗斑連成一大塊栗色的胸帶。下胸和腹白色。尾羽茶綠色,具4-5道黑色橫斑。
雌鳥的額基和眉紋黑色,具淺黃色縱紋,頭頂和枕部橄欖褐色。上體橄欖褐色,具黑色橫斑,上喉淡黃色,具卵圓形黑色端斑,下喉淡赭橙色。胸棕灰色。腹白色。兩脅灰色,具窄的灰白色和銹栗色紋。
虹膜灰褐色,嘴黑色,腿、腳赭褐色。
大小量度:體重♂410-470g,♀350-380g;體長♂303-320mm,♀285-295mm;嘴峰♂18-21mm,♀18-19mm;翅♂148-158mm,♀143-145mm;尾♂68-74mm,♀64-71mm;跗蹠♂40-44mm,♀37-40mm。(注:♂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棲息在海拔1000-2000米之間的常綠闊葉林中,尤以林下植被豐富的地帶較為常見。常單獨或組成5-6只的小群活動。
生活習性
常單獨或組成5~6只的小群活動。性情機警,善于藏匿。在地上奔跑迅速,受驚后常靜伏不動或以奔跑逃避敵害,僅在危急和迫不得已時才起飛,但飛不多遠又落下,很快鉆入草叢、灌叢或竹叢中逃跑。通常在林下落葉層較厚的地方刨食。主要食物有櫟、胡頹子、懸鉤子等。白天常在地面上覓食,夜間在竹枝或灌叢上過夜。
在繁殖期,領域內最常見為單音節鳴聲,鳴聲持續時間長;其次是雙音節鳴聲,持續時間一般;最后是多音節鳴聲,持續時間較短。但是警戒鳴聲除外,因為警戒鳴聲的持續時間長短與外界干擾和天敵壓力有關。四川山鷓鴣在繁殖期一旦領域確定,雄性在領域內鳴叫,用以警戒和保護領域不受干擾,防御同種和在資源利用上有競爭的異種個體進入領域,從而保證整個繁殖期內有足夠的空間和食物資源。求偶鳴聲可以使雌體容易定位雄體位置,提高配對率。研究中錄制四川山鷓鴣的一種頻次較快的求偶鳴聲,在不同領域內回放,發現均有雌體向鳴聲方向靠近的現象。雄性上樹前后,下樹前后均發出單音節和雙音節啼叫聲,猶如雄性公雞。
分布范圍
沒有亞種分化。是中國特有的鳥類。分布范圍極狹窄,迄今僅發現于中國四川省的屏山、甘洛、馬邊、峨邊、沐川等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