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開筆取勢一般先從背部。取較大號狼毫或獾毫筆飽蘸清水,去多余水后蘸適量濃墨稍調,然后依其長勢畫前背羽片。行筆要自然,內點外推要隨意。
2.鷹前背羽毛蓬松,點時較頂它部位筆觸大、水分飽、節奏快、力量重。發揮出筆尖、筆腹筆根三者間濃淡干濕自相凋節的性能,達到不花、不平、不死、不枯、不澇的藝術效果。
3.鷹上下背在墨色上可以形成層次對北,但要一氣呵成。讓濕筆點在實處,干筆點在虛處,不要輕易換筆蘸墨。適當增加渴墨和飛白更能以虛應實,使鷹的下背、中腹羽和大腹羽部位更加微妙靈動。
4.畫鷹的飛羽多用狼提、大石獾或大山馬筆。運筆時略帶側鋒,力要均勻。尾羽墨色較飛羽淡適當留有空白可以增強層次的空間感。
5.略加補筆,使背、翅和尾的結合整體統一。勾出腹羽和羽肩的輪廓線很重要,要挺拔濃重、方圓有時勁。勾小翼羽和初級腹羽時,線則要求輕靈,疏密得體。
6.落墨前對關頸的姿式應有腹稿。此時還要根據已成的體態重新審定安排。線勾眼嘴如逆水行舟有力度,然后以濃墨點畫出額和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