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皮蠅蛆病是由牛皮蠅的幼蟲寄生于黃牛和牦牛背部皮下,引起的一種慢性寄生蟲病。臨床上以皮膚痛癢、局部結締組織增生和皮下蜂窩織炎為特征。牛皮蠅蛆的幼蟲在牛皮深層組織內移行,造成組織損傷及炎性反應;在背部皮下時,有不同程度的蜂窩織炎,隆起部的穿孔常因微生物的感染而化膿,有膿汁和滲出物流出,干結后成為痂皮,被毛粗亂;分泌的毒性物質對血液和血管壁有損害作用。
以最佳的時間、藥物、劑量進行防治,每年9月~10月份采用1%伊維菌素皮下注射。每頭牛每次用0.5毫升。3月~7月采用0.5%伊維菌素皮膚澆潑劑,每頭牛每次用2毫升,能完全防治牛皮蠅蛆病,高效殺滅胃腸道線蟲,不僅可使藥量和治療成本大幅下降,而且可避免藥物在動物體內的蓄積。在牛皮蠅防治工作中,要有所側重。重點做好犢牛、幼年牛及育齡母畜的防治,才能有效控制該病。
搞好環境衛生,加強滅蠅工作。夏季定期對牛舍、運動場等用擬除蟲菊醣噴霧滅蠅,適時預防,避免不良后果。有可疑病牛時,每年11月份前用伊維菌素按每公斤體重0.2毫克給藥,一次性皮下注射。因12月份至第二年3月份幼蟲在食道壁和脊椎神經外膜下寄生,若蟲體死亡會引起相應的局部嚴重反應,故此期間不宜用藥。
正確診斷,積極治療。在發病季節發現牛體背部皮下有瘤狀腫時。可用倍硫磷每公斤體重7毫克~10毫克臀部肌肉注射;也可用伊維菌素每公斤體重0.2毫克,皮下注射。如瘤狀腫有新鮮破裂孔,可用手從結節內擠出幼蟲并殺滅,然后用亞胺硫磷乳油洗擦患部,再涂消炎軟膏;也可用2%敵百蟲酒精溶液擦患部,每周一次,連用3次~5次。消滅幼蟲可用藥物或機械方法,采用手指擠壓或向腫脹部及小孔內涂擦或注入2%敵百蟲、4%蠅毒磷、皮蠅磷等藥物,以殺滅幼蟲,防止幼蟲落地化蛹。皮下注射伊維菌素每公斤體重0.2毫克,有良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