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鴨養殖呼吸道疾病的診斷
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與解剖病理改變,可做出初步診斷。
野鴨養殖呼吸道疾病的防治
預防本病主要采取加強飼養管理,注意鴨舍清潔衛生,嚴格消毒,防寒保溫等綜合措施。
對新孵出的雛鴨,可用泰樂菌素混水自由飲水,預防量為0.05%,治療量為0.1%-0.2%,連用3-5天;也可用泰牧霉素,預防與治療時的用量混水時為(125-250)×0.000001。

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與解剖病理改變,可做出初步診斷。
預防本病主要采取加強飼養管理,注意鴨舍清潔衛生,嚴格消毒,防寒保溫等綜合措施。
對新孵出的雛鴨,可用泰樂菌素混水自由飲水,預防量為0.05%,治療量為0.1%-0.2%,連用3-5天;也可用泰牧霉素,預防與治療時的用量混水時為(125-250)×0.000001。
野鴨養殖場地址的選擇要自然環境偏僻,冬暖夏涼、背風向陽、排水良好、丘陵地區。土質為沙質或壤土。附近要有寬敞的水域。無污染源,電力和交通方便。雛鴨舍要求朝陽、保溫、干燥、采光、通風。窗戶的采光面積與舍內地面積的比例為1:(10~15)。育成鴨舍要求的條件不高,可以是比較簡陋的小屋,用于晚上的棲息。
野鴨為候鳥,在自然條件下,秋天南遷越冬。在我國,則常在長江流域各省或更南的地區越冬;春末經華北至我國東北,到達內蒙古、新疆等地。野鴨喜集體活動和群棲,夏秋間全換和秋冬間部分換羽,食性廣而雜,常以小魚、小蝦、甲殼類動物、昆蟲,以及植物的種子、莖、莖葉、藻類和谷物等為食。
野鴨一般將蛋產于湖泊、河流庫沿岸的雜草垛或堤岸附近的穴洞、蒲葦灘的旱地上、倒木下的凹陷處、農民的苞米樓等處。野鴨的巢穴外徑為25-30cm,內徑15-20cm,內深4-10cm,外高8-13cm。
《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中第三十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集中分布濕地的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破壞鳥類和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禁止在以水鳥為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地及其他重要棲息地從事捕魚、挖捕底棲生物、撿拾鳥蛋、破壞鳥巢等危及水鳥生存、繁衍的活動。
1、養殖場管理:選擇在水源充足、草木資源豐富的地方建場,在高于水面2m左右處安置天網。2、飼料管理:根據不同的生長階段,選擇不同的飼料、調整喂養量。3、雛鴨管理:進行分欄飼喂,根據鴨齡合理調整鴨舍溫度。4、成鴨管理:需要人工訓練成鴨飛行能力,這個時期提升粗飼飼喂比例,避免外人進出養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