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該病是近年來才被發現的一種蜈蚣急性暴發性傳染病,由廣西農業大學的梁家權等專家首次報道。
1.蜈蚣養殖咽喉部潰瘍病的發病原因
本病由一種名叫“銅綠色假單胞菌病菌”感染蜈蚣所致,本病多發于高溫季節。
2.蜈蚣養殖咽喉部潰瘍病的發病癥狀
主要表現為口腔不能啟閉,口內流出分泌物粘液,病蜈蚣不能采食、吞咽,精神萎迷不振,最后衰竭死亡。
3.蜈蚣養殖咽喉部潰瘍病的防治
關于本病的防治技術目前還處于研究中,但加強蜈蚣飼養管理,搞好環境衛生,不喂帶菌餌料動物,仍是預防本病的得力措施。

該病是近年來才被發現的一種蜈蚣急性暴發性傳染病,由廣西農業大學的梁家權等專家首次報道。
本病由一種名叫“銅綠色假單胞菌病菌”感染蜈蚣所致,本病多發于高溫季節。
主要表現為口腔不能啟閉,口內流出分泌物粘液,病蜈蚣不能采食、吞咽,精神萎迷不振,最后衰竭死亡。
關于本病的防治技術目前還處于研究中,但加強蜈蚣飼養管理,搞好環境衛生,不喂帶菌餌料動物,仍是預防本病的得力措施。
蜈蚣草繁殖方法分為分株繁殖、孢子繁殖、組培繁殖。分株繁殖:將母株輕輕剝開,分開匍匐枝,然后栽種于花盆中,于半陰處養護。孢子繁殖:收集腎蕨成熟孢子,均勻撒入播種盆內并保持土面
像蜈蚣蟲一樣的蟲子有蚰蜒、馬陸。蚰蜒屬于節肢動物,它的身體比蜈蚣要稍微短一些,長約2-5cm左右,全身為灰白色或棕黃色,形狀和蜈蚣非常像,有很多條長短不一的細腿。馬陸屬于節肢
1、綠僵菌病:食母生0.6克,土霉素0.25克,氯霉素0.25克共研制成粉末,與飼料混合喂食直到病愈。2、腸胃炎:用磺胺片0.5克研細后,研細末與飼料混合,另用氯霉素0.25克,飼料300克,研細末與飼料混合喂食。3、脫殼病:土霉素0.25克,食母生0.6克,鈣片1克,研細末與飼料混合,喂食10天。
1、別名:蜈蚣的別名叫天龍、百腳蟲、少棘蜈蚣、吳公、蝍蛆等。2、分布:主要分布在湖北荊州、宜昌、孝感、英陽等地。3、食性:為肉食性動物,喜歡吃昆蟲,如蟋蟀、金龜子、白蟻等。4、特點:蜈蚣可以分泌毒液,人被蜈蚣咬傷后會有劇烈疼痛感。5、天敵:食蟲的鳥類、哺乳類等均為蜈蚣的天敵,最常見的天敵是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