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鴕鳥的霉形體病是一種以慢性呼吸道癥狀為主的鴕鳥傳染性疾病,一般是采取隱性感染,但由于飼養條件不良,或者其它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混合感染,則發生嚴重的呼吸道障礙,明顯發病。本病常見于大腸肝菌病、傳染性支氣管炎、喉氣管炎及傳染性鼻炎混合感染,其流行范圍較廣,發病率較高,難以在短時間內治愈,給養鴕鳥業帶來了危害。本病在慢性發病的過程中,雖不如烈性傳染病那樣造成大批的死亡。但能使鴕鳥的生產性能下降,孵化率降低,幼鴕鳥的成活率受到嚴重影響等,從經營管理角度來看,總的經濟損失是很高的。并且通過感染鴕鳥所產的代菌卵能將病原體傳遞給幼雛,使本病在場內代代相傳,一時難以清除。因此,飼養鴕鳥的同行要引起廣泛的重視。
一、臨床癥狀
病鴕鳥流鼻汁、打噴嚏,炎癥延至下呼吸道時氣喘,有氣管羅音、咳嗷、眼瞼腫脹、眼球突出、失明,病鴕鳥喜歡咂叭嘴。個別鴕鳥頸部腫大直徑約8~10厘米,但不影響采食飲水,也沒有出現呼吸障礙,經服藥幾天后消失,母鴕鳥產蛋率下降。在幼鴕鳥感染上嚴重的Ms、不僅會造成腱鞘炎和關節炎,還會導致全身性疾病。Mg偶爾會引起鴕鳥的神經癥狀。(Mg:敗血霉形體、Ms:滑液嗉霉形體
二、尸體剖檢
喉頭、氣管、鼻腔內有滲出物;氣管粘膜肥厚,多數死鴕鳥眶下竇腫大,竇內可見粘液及干酪樣物,氣囊混濁,囊壁增厚、肺充血、氣管中心周圍發生炎癥。氣嗉有黃色泡沫、陳舊的病灶有干酪樣塊狀物附著。腹部氣囊也有同樣的病變。有合并感染的鴕鳥、前骨、肝臟、心臟、腸道有出血變化。有的幼鴕鳥關節腫大,滑膜炎增多。
三、診斷
根據流行情況,臨床癥狀及病理變化可初步診斷,但進一步的確診必須進行血清學的檢查及病原的分離。血清學的檢查對本病是較為可靠和準確的診斷方法。在感染初期,首先出現凝集性抗體,因此,在初期用凝集反應來檢查較為適宜。將清潔的玻璃載物片上,先滴兩滴抗原,然后用針頭刺破翅膀下的血管,吸一滴新鮮血液滴入抗原中,輕輕攪拌,充分混合,少許后,將玻璃板輕輕左右搖動,在1~2分鐘內即可判定結果(操作一般須在20℃~25℃下進行),在液面中有凝集塊的可判為陽性。
四、病因
飼養管理不當,小鴕鳥群體擁擠、通風不良、氨氣過濃、病原微生物侵襲及應激,均可誘發本病流行。
五、防治方法
1.建議無病鴕鳥群,加強飼養管理,防止擁擠,注意消毒,定期進行血清學檢查,淘汰陽性鴕鳥。
2.進行疫苗免疫接種,可用雞毒支原體活疫苗(北京獸藥研究所監制)雞的5~10倍量。
3.嚴把種蛋消毒關。
4.對已感染本病的鴕鳥群可用漢得寶(復方敗毒散),冬天以漢得寶100克溶于50千克水混飲連用5天。夏天炎熱季節以本品100克溶于100千克水混飲連用5天。本品100克可供400~500千克體重一日用量。此藥品是廣州白云山獸藥廠生產的,經我們臨床使用,效果很好。
5.還可用苗必治飲水劑(東北第六制藥廠獸藥分廠、沈陽市東陵區方陵路4—1號)。用法及用量:將苗必治7.5~12.5克加入10升清水中攪勻后飲用,每日2次,連用3~5天。
6.雛鴕鳥可用鏈霉素進行噴霧,成鴕鳥用鏈霉素進行肌肉注射,根據鴕鳥體重/千克給藥。
7.中藥可用金銀花、浦公英、蘇子、黃連。成鴕鳥各50克,小鴕鳥各15克,煎水灌服5~7天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