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門瀕絕1級保育類野生動物「水獺」,去年曾發生多起遭車輛撞死紀錄,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加強水域連結,開辟安全「生物廊道」,首座優先改善的陽明水庫,自今年2月起發現頻繁活動跡象,顯示棲地環境逐漸好轉。
歐亞水獺在臺灣已無野外發現紀錄,在金門則尚有一定族群,但因棲地遭到開發破壞,也面臨生存危機。其中,又以棲地減少和破碎化,水域連結日益降低,造成水獺冒險穿越道路,遭車輛「路殺」的機率大增最為嚴重。
金門國家公園接受專家、學者的建議,選定陽明水庫做為優先改善目標,會同金門縣自來水廠在去年底于這座水庫壩堤架設人工階梯6處,藉以連結陽明湖及前埔溪水系,并維持沉沙池水位,提供安全廊道讓動物通行,期待給予夜行性的水獺更多安全保障。
金管處指出,監測結果顯示今年2月22日起,水獺在該區活動趨于頻繁,陸續發現排遺,證實人工階梯的設置,有助于生物廊道的連結,并改善水獺棲息環境。
該處將以此成功案例,持續結合在地社團及專家學者,評估金門現有水域環境,進行適當棲地環境改善,并在雙鯉濕地自然中心規畫水獺短期救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