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種養殖業養山雞經濟效益高。山雞,又叫野雞、雉雞。性情活潑,善于奔走而不善飛行,喜歡游走覓食,奔跑速度快,高飛能力差,只能短距離低飛并且不能持久。食量小,食性雜,胃囊較小,容納的食物也少,喜歡吃一點就走,轉一圈回來再吃。山雞是雜食鳥,喜歡各種昆蟲、小型兩棲動物、谷類、豆類、草籽、綠葉嫩枝等。人工養殖山雞,可以適合大群飼養環境。山雞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肉質細嫩鮮美,野味濃,其蛋白質含量高。公山雞的羽毛艷麗,具有觀賞價值,標本可以提供給教學、科研和展覽用,還可以作為高雅貴重的裝飾品。
養山雞充分利用放牧條件。良好的體質是育成山雞培育的
重要目標。利用各種自然條件放牧是達到這一目的的有效措施。放牧的直接作用是:
①能獲得充足陽光,促進鈣磷代謝,有利于骨骼發育。
②能捕捉少量昆蟲,以補充部分動物蛋白口
③能采食到較多青綠飼料。
④能有效地防止各種礦物質、維生素缺乏癥。
⑤運動充分,發育整齊。
放牧可因地制宜地進行,但注意適當的安全措施。放牧的基本條件是:
①補喂部分飼料,不可全靠放牧口
②供給充足飲水口
③防止獸害。
④防雨,可用窩棚作簡易雞舍。
(5)分群、轉群。
①分群:隨著雞體迅速生長,應適時地按性別、體質強弱和大小進行分群。
②轉群:育成山雞一般于17~18周齡由育成舍轉人種雞舍,使初產山雞在開產之前有足夠時間適應新轉入成雞舍口以便開產時能在產蛋箱中產蛋和夜間上棲架過夜。要求轉群前后減少應激,如斷喙和注射疫苗等。轉群時盡量防止雞群驚擾。如大群平養可在晚間使用綠色暗燈光,捉山雞時捉兩腿,輕拿輕放,同時注意淘汰病弱瘦小的山雞。
(6)做好防疫、檢疫工作。育成雞在開產之前,要做好有關疾病、檢疫工作,以免開產后再做而影響生產,對60~70日齡中雛做好雞新城疫、雞瘟疫苗接種和驅除內外寄生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