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海蚌槽村三組一個面積達20畝的一個山頭上,蔥蔥郁郁的竹木叢里,七個面積達500平方米、四周和頂部都用尼龍網罩住的棚子里,幾千只野雞不時相互追逐、上下翻飛。正在給野雞添喂玉米的高計賢高興地介紹說:“我這棚子里的這5000來只野雞已經有一個多月了,大的已經長到1斤多了,小的已有半來斤重了,春節期間就可上市出售了。”
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3月,由于氣候的原因,野雞就基本停止了孵育雛苗。面對5個月的空檔,精明的高計賢就在老師的支持下,從2012年開始,在村里承包了20畝的一個山林,自己投資建起了野雞養殖場,飼養一批商品野雞以增加自己的收入。放養前,他根據野雞需要6個月生長期才能達到3斤多重的特點,他把喂養時間基本都是選在8、9月份,以便趕在春節前后這段時間賣上好價錢。
為了確保野雞生態品質,飼養過程中,高計賢除了任野雞在圍了山林棚子奔跑覓食外,她還依靠科技,誘捕昆蟲、利用豆粕等綜合技術進行養殖。她把玉米粉碎后按一定的比例加入豆粕、麥麩、賴氨酸、中藥等,配制成適宜土雞生長的新飼料喂養1月齡后的野雞,并在每天早上給野雞喂誘捕的昆蟲。
高計賢告訴筆者,用太陽能紫光燈誘捕的昆蟲皆是野雞需要的優質動物性蛋白質飼料。而目前,同時,高計賢又打算人工繁殖蚯蚓來作為野雞的補充飼料。
高計賢告訴筆者,經過6個月長生的野雞肉質鮮嫩,富含營養,野香味濃,根本不愁銷,特別是春節前后市場上野雞量少,價格也較平時高出10—20元/只。“今年春節前后,我的5000來只‘生態野雞’就將全部上市銷售,每只可賣到100元以上,除去60元/只的成本,實際利潤可達40元/只。半年辛苦就賺20萬,還是挺劃算的。”高計賢自信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