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物血液是隨著循環系統的產生而產生,血色是其組成物質吸光的反映。
血液包括無形的血漿和有形的血細胞,其紅細胞最多,紅細胞是由基質(不含鐵和硫及不被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分解的蛋白質、磷脂、膽固醇及脂、脂肪、蛋白復合體、類脂生物復合體、無機鹽、酶、銅、鋅及其他元素)和血紅蛋白(結合色蛋白)二部分構成。在體內醋酸作用下紅細胞分解為珠蛋白和帶色(紅色)的含鐵物質——血紅素,鐵離子不管是二價的Fe 還是三價的Fe 均可吸收紅色的光,而呈現紅色,蚯蚓和脊椎動物的血液中大多含有鐵物質的血紅素,因此,血液呈紅色。
而螞蚱血液中沒有血紅蛋白,也就不存在含鐵的血紅素,只有基質中的Cr 離子,Cr 能吸收綠色的光,所以螞蚱的血液是呈綠色或無色而不呈現紅色。也有些動物的血液呈藍色,如節肢動物門肢口綱的中國鱟的血液就是藍色的,這是血液中含有Cu 的緣故,Cu 能吸收藍色光而呈藍色。所以說血液顏色的確定是由其所含物質吸收何種色光而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