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喂剛孵出的幼蛭以卵黃囊為營養,并不攝取外界的食物,為內源性營養階段,3~4天后卵黃吸收貽盡,才轉人外源性營養階段,主要吸食浮游生物和田螺類及泥間腐殖質等食物。在內源性營養階段,為了保證幼蛭充分的營養,提高幼蛭成活率,要補充一些血塊于產卵臺上,或雞蛋打碎后,潑入水中。幼蛭生長迅速,卞月后,平均長達1.5厘米以上,即可轉人商品池中詞養。
螞蟥生長的快慢,與飼料供應關系很大。人工飼養螞蟥,飼料主要以鮮活田螺螄為主,投人時要大小都行,達到大螞蟥吃大螺螄,小螞蟥吃小螺螄,一般投喂量為每千克水蚱投入1.2~1.5T克螺螄,以后不需要苺天投人飼料,隔10~15天檢查一下螺螄的空殼即可,空殼過多,要及時進行補充,以防飼料不足。
如果是小規模、高密度池養或集約化養殖,除了采取是述投食方法外。即定時:鋝天固定在上午8時,下午6時各投喂一次;矩點:把竹篩固定的掉在一個地方,投人到水面下20厘米處,將食物(如血塊)投放在竹篩上;定質:餌料要新鮮,變質的食物不能喂,相對固定吃兒種餌料,然后每周喂1~2次動物血塊,繁殖期間增加蚯蚓、螺螄、動物血塊的比例;定量:螞蟥食量為5%左右,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