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判斷螞蟥生病的方法與螞蟥疾病預防和防治
一、白點病
發病原因白點病也叫潰瘍病、霉病。由原生動多子小瓜蟲引起。大多是受捕食性水生昆蟲或其他敵咬傷后感染細菌所致。
癥狀患病螞蟥體表有白點泡狀物和小白斑運動不靈活,游動時身體不平衡,厭食等。
防治方法
方法一:提高水溫至28℃以上,撒入0.2%食鹽。
方法二:用2微升/升硝酸汞浸洗患病螞蟥,每30分鐘。浸洗后應立即用清水清洗,每日1~2次。
方法三:定期用漂白粉消毒池水。
二、腸胃炎
發病原因螞蟥由于吃了腐敗變質或難以消化食物而引起。
癥狀患病螞蟥食欲不振,懶于活動,肛門紅腫。
防治方法
方法一:用0.4%抗生素(如青霉素、鏈霉素等入到飼料中混勻,投喂后可收到較好的效果。
方法二:多喂新鮮餌料,嚴禁投喂變質餌料,遵循喂養“四定”的原則。
三、干枯病
發病原因由于池塘四周岸邊環境濕度太小,溫度過高而引起。
癥狀患病螞蟥食欲不振,少活動,消瘦無力,可見身體干癟、失水萎縮,全身發黑。
防治方法
方法一:將患病螞蟥放入1%食鹽水中浸洗5~10分鐘,每日l~2次。
方法二:用酵母片或土霉素拌飼料投喂,同時增加含鈣物質,提高抗病能力。
方法三:在池周搭遮蔭棚,多擺放些竹片、水泥板,下面留有空隙,經常灑水,以達到降溫增濕的效果。
四、寄生蟲病
發病原因是由于有一種原生動物單房簇蟲的寄生而引起的。
癥狀患病的螞蟥個體在身體腹部出現硬性腫塊,硬性腫塊有時呈對稱性排列。經解剖確定為貯精囊或精巢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