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螞蟥養殖基地怎么選擇?隨著螞蟥藥用價值的深度開發,其市場需求潛力巨大。中國南方在1995年前后,開始捕撈自然苗種,首次進行人工飼養,獲得成功。北方地區因苗種和技術原因一直未有養殖。
選擇適宜的養殖場地,是建好養殖場、養好螞蟥的前提和基礎。要縝密思索,細心測評,盡能夠地做到經濟投入合理、場地布局方便,既要考慮到螞蟥的生活習性和要求,又要考慮地形、水質、土質、運輸、電力、排灌、餌料等問題,讓螞蟥既有舒適的生長環境,又能長期地發展養殖事業。
一、螞蟥的生長習性
螞蟥具有水素性、野素性、變溫性和非凡的食性。依據螞蟥的生長習性,要求選擇具有自然水域、暖和、恬靜、動植物豐富的場合。噪音,尤其是震動,對螞蟥的生長不利。因而,應避開車輛頻繁駛過的交通沿線和有噪聲、震動的飛機場、工場等地域。
二、地形
地形的選擇應以背風朝陽為好。這樣,春秋時節可增加光照時長,延長螞蟥的生長期,冬天可防風抗寒,使螞蟥能平安越冬。夏日注意防暑,可以添加浮游植物。
三、水質
我國淡水水域廣泛,因地區的差別各地水的質量有分明的區別。判定水質質量的物理化指標首要有溫度、鹽度、含氧量、pH 值、水色和肥度等。要考慮水源流至場地是否被污染。嚴重污染的水域,例如呈現水顏色失常、混濁度增大、懸浮物增多、有毒物質添加、發作惡臭等景象,則絕對不能用。還還要考慮該水域在1 年內甚至若干年內的水位變化狀況,盡量做到旱時有水,澇時不淹。
四、土質
分析泥土的性質,其pH 值、含鹽品種及數目、含氧量、透水性和含腐殖質水平往往有所差異,這些數值將對水生生物的發展帶來影響。普通分為礫土、砂土、粘土、壤土和腐殖土5 個類型。水質較肥,即含有豐厚的養分物質的,池底土質可用礫土、砂土;水質不肥,即養分物質不豐厚,如運用地下水或自來水等,池底土質則使用腐殖土;假如池底漏水,最底層還使用粘土夯實。因而,應依據水質前提來選擇土質。池底土質應堅固,上面有較肥的有機質。
五、交通與電力
交通便利可以給工具和飼料的運輸帶來便當,還可節省人工,節省交通運輸上的費用開支。電力除日常照明外,加工飼料等都需用電。
六、排灌
養殖池的水位應排灌便利。要做到旱能灌,澇能排,兩手都要抓。尤其要避免洪水的沖擊,以免形成不該有的損失。
七、餌料
餌料大多以水中浮游生物、螺類、貝類、蝦類、魚類等動物為主。最主要還是田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