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在農村,養雞養鴨已再尋常不過,養蛇養鹿也并不稀奇,但說到養螞蟥,恐怕很多人聽了都會搖頭說沒見過。近日,記者在箬橫鎮紅升村卻看到,這種原本讓人望而生畏的吸血軟體動物竟被人當寵物一樣,精心飼養了起來。
沒錯,就是螞蟥,提起它,許多人都會頭皮發麻,單單是它那軟塌塌、滑溜溜的身子,就讓人起雞皮疙瘩,更別說被它叮上了。但在林德富和他的朋友眼里,這些小生命卻是實實在在的“軟黃金”。
螞蟥,養這東西干啥?
來到林德富的養殖基地時,正碰到他在打撈螞蟥。“天氣漸漸冷了,再不收,螞蟥就會停止生長了。”林德富說,只見撈上來的螞蟥,全身褐色,頭尖尾圓,背上長滿暗暗的條紋;渾身柔軟,靠身體蠕動才能前行。
“這些螞蟥是不吸血的。”林德富說,他養的這種螞蟥叫寬體金線蛭。據了解,目前分布在我國境內的水蛭有70多種,其中有3種最具藥用價值,分別是日本醫蛭、柳葉水蛭和寬體金線水蛭,而寬體金線蛭就是三者之中個頭最大、也最值錢的。
金線蛭成熟時,肥肥厚厚,體長60毫米~130毫米,體重約20克~30克,是名貴的動物中藥材,它的涎液中有一種抗血凝物質,稱為水蛭素,此外,還含有肝素、抗血栓素等,不但可以治療跌打損傷,還可治療中風、心絞痛、無名腫痛、腫瘤等疾病。
網箱養殖,防止“出墻”
林德富從去年開始養殖螞蟥,“從幼苗到成熟,只要半年左右時間。”林德富說,一般5、6月份養下去,10月底就能收獲了。“如果是溫室養殖,一年甚至還能養兩茬。”
而林德富采用的是露天的網箱養殖法,不僅將螞蟥圈養起來,帶小孔的箱壁也讓螞蟥的吸盤沒了用武之地,有效防止了它們“出墻”。
但即使露天養殖,人工養殖螞蟥的成本也頗高,“20畝田,我們投入了100萬元。”他說,“而科技養殖的成本則要高一倍。”
養殖螞蟥最需要注意的就是溫度了。據了解,水溫宜控制在15℃~30℃。10℃以下,螞蟥即會停止攝食,或者鉆到土里逃跑,或者會被凍死;反之,水溫超過35℃,也會影響螞蟥生長。所以在本地養殖螞蟥,越冬和度夏都要十分小心。
“螞蟥最主要的飼料是螺螄。”林德富說,它的食量不大,一般3天只需要吃一頓,而一頓只要一個螺螄就夠了。
干品一公斤賣到1200元
據了解,在國際醫學領域,金線蛭的醫用價值正被引起重視,以水蛭為原料的藥物,已投入批量生產,并廣泛應用于臨床。
但是不僅國內市場對螞蟥需求量大,日本、朝鮮、東南亞等國家也很早就依賴從中國進口螞蟥。2007年國內外對水蛭的總需求量達2500噸以上,而實際供貨量僅為1500噸,由于人工養殖水蛭在國內剛剛起步,具有規模的水蛭養殖場不多,這種供需矛盾至今沒有改變,反而越來越大。再加上隨著化肥、農藥的廣泛使用,以及近些年對螞蟥進行掠奪性捕殺,野生資源日益減少,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用藥需求,貨源奇缺,收購價格更是一漲再漲。
“現在市場上,曬干的金線蛭已經賣到1200元一公斤,與去年相比,每公斤又漲了100元左右。”林德富說,“我們根本不用愁銷售渠道的事,一成熟,就有醫藥公司前來收購。無論死活,都可以賣。”
“現在一平方米的土地平均能養100根左右的螞蟥,而一畝地只有7分被用于養殖。”林德富說,100根螞蟥可以收獲3斤多活螞蟥,而4斤活螞蟥才能得1斤干品。
不過業內人士也提醒,盡管目前螞蟥在市場上很是搶手,并且養殖螞蟥也能增加收入,但銷售渠道有限,能被收購多少還得看制藥公司的意向,價格也會隨之波動,養殖戶最好能夠及時掌握市場行情,并和制藥公司簽好協議,不然容易血本無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