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駱駝具有忍饑耐渴的能力,可在嚴寒酷暑的條件下生存,能在沙漠中自由穿行,因此被稱為“沙漠之舟”。駱駝通常分為兩類,即雙峰駝和單峰駝,二者各具特色,比較起來無優劣之分,以下從不同方面對這兩類駱駝進行簡單介紹。
地理分布
雙峰駝產自亞洲中部土耳其斯坦、中國和蒙古,在我國西北方的內蒙古、新疆、青海、甘肅等地多有分布,其中,內蒙古阿拉善盟有“駱駝之鄉”之稱。
單峰駝主產于非洲北部、亞洲西部,部分產自蘇丹共和國、埃塞俄比亞、索馬里等地,數千年前已在阿拉伯中部或南部被馴養,目前大多分布在西印度到巴基斯坦,再到伊朗至北非一帶。
形態特征
雙峰駝體質結實,肌肉發達,膘滿時雙峰豐滿挺立,在極度缺水時,能將駝峰內的脂肪分解,產生水和熱量。其一次飲水高達57升,以便恢復體內的正常含水量。它們吃沙漠和半干旱地區生長的幾乎所有植物,例如梭梭、胡楊、沙拐棗等。
單峰駝的外形與雙峰駝基本一直,其睫毛較濃密,耳朵小而多毛。其中,雄性單峰駝的上顎較軟,可生出一個粉紅色的“袋子”,以便在交配季節吸引異性。
主要功能
雙峰駝更適合載重。雙峰駝連續4天時間可載重170-270公斤,每天行走約47公里,最高時速約16公里。同時,其耳朵長滿密毛,能抵抗風沙襲擊。此外,雙峰駝溫暖的內層絨毛和粗糙外皮長毛可以收集并分離加工,每年能產出7公斤左右毛纖維,可用于紡紗或針織品。
單峰駝更適合騎乘。單峰駝比雙峰駝高,奔跑速度更快,若有人駕馭的話,可一直維持著13-14公里的時速。此外,單峰駝也可用來裝載貨物,其奶和肉可供人類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