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農村長期處于自給、半自給的經濟狀態,商品率較低。我國養豚歷史較短,數量較少,很少有黑豚產品進入市場流通,這是我國養豚業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進入20世紀90年代末以后,國內對黑豚產品需求日益迫切,大大刺激了我國養豚業的發展。使養豚業成為我國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農民發家致富、振興農村經濟的一項重要副業。農村商品生產的發展,促進了農村的社會分工,使農業由小而全迅速向專業化方向發展。在這種形勢下,養豚專業戶紛紛涌現。有了專業分工,又促進了養豚科學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從而使商品生產不斷發展。
目前,我國養豚業基本上處于單純生產原料的狀況,豚皮毛和豚肉等產品,只有少量加工成品銷售。不改變這種局面,黑豚商品生產很難進一步發展。因為單純的生產和出售原料,農民養豚或豚場就不能隨著黑豚產品的增值而增加收入,有時由于黑豚產品銷售渠道不暢,生產者還會蒙受經濟損失。因此,發展黑豚產品加工業,走“種、養、加”,“產、供、銷”結合的路子,通過加工,使黑豚產品增值,是發展我國黑豚商品生產有效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