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殖鱖魚,是不是放養的密度越大,賺的就越多呢?餌料的投放時間有沒有什么秘訣啊?8月31日上午,丹灶舉辦水產養殖技術培訓班,一起來聽下專家是怎樣說的。
有兩名養殖戶,同樣是養殖鱖魚,但其中一名養殖戶利用健康生態養殖,單畝的成本投入為3.3萬元,比另外一名養殖戶的成本低了超過1萬元。為什么會造成這種差別呢?培訓班上,來自丹灶有為水產專業合作社的技術顧問,就向與會人員舉了這個例子,通過分析他們養殖過程中的具體操作方法,向與會的養殖戶傳授養殖鱖魚的技巧。其中,該例子中兩名養殖戶最大的不同是,放養鱖魚密度少的,其成本反而更少。
講師表示,這也是在養殖過程中常見的誤區,養殖鱖魚不是說放養得越多就越好,合理控制放養密度很重要,如早鱖是每畝1500到2000尾,中晚鱖是每畝3000到4000尾。此外,講師還提醒,投放餌料最佳的間隔時間是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