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鱖魚又名桂花魚、鰲花,俗稱翹嘴鱖、桂魚、季花魚、花鯽、花咀鱖、母豬殼、鱸魚、花鱖等。屬鱸形目、鯧科、鱖屬。
鱖魚是深受人們喜愛的名貴河鮮,因其肉質細膩,味道鮮美而備受消費者的青睞,成為餐桌上一道膾炙人口的佳肴,素有“淡水石斑”之稱。民間還把鱖魚作為產婦及貧血者的調養品。鱖魚在國內外市場銷路好,售價高,出口很受歡迎。市場價格每公斤賣40元以上,最高時賣到每公斤60多元,而出口價格更高。
鱖魚多養在丘陵平原地帶。而利用山區水源充足、水質清新且無污染的優勢,可大力推廣山區小水庫鱖魚養殖。山區小水庫養殖鱖魚的高產高效對優化山區池塘養殖結構,增加優質魚產量和提高經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吉林省山區小水庫多,發展鱖魚養殖具有明顯優勢。
一、鱖魚養殖的巨大潛力
1.品種優勢 首先,鱖魚是原產于我國的淡水魚品種,不是國外引進的品種。第二,鱖魚的品質非常好。它的口感獨特,肉質細膩。自古就有“海中梭,江中鰣,河中鱖”之說。第三,長久以來,鱖魚以它優秀的品質與我國深厚的飲食文化積淀相融合,已經深深地根植于廣大消費者的心中。鱖魚在淡水魚中是數一數二的高檔品種。
2.市場優勢 鱖魚屬淡水兇猛性魚類,終生以鮮活的魚、蝦為食,為肉食性魚類,常常膘肥體壯,古詞有“桃花流水鱖魚肥”,因而得名胖鱖。鱖魚肥滿度很高,肉質豐腴細嫩,味道鮮美可口,營養豐富,富含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鱖魚因無肌間刺,為小孩和老人理想的高蛋白(19.3%)、低脂肪(0.8%)的保健食品。因其肉質細膩、味道鮮美而備受消費者的青睞。
3.資源優勢 我省多小水庫、小泡塘,其中山區水源充足,水質清新且無污染,野雜魚較多,非常適合養殖鱖魚。
二、養殖技術措施
1.養殖條件 水庫(泡塘)面積不限,一般50—2000畝均可,水深平均2.0米以上為好,主要能夠保證魚類安全越冬。水質清新,透明度在50厘米以上。
2.魚種放養 冬、春季放養,要求魚種規格一致,體重50—100克,鱖魚魚種的放養密度為50—100尾/畝。為充分利用水庫的水體空間及有效地控制水質,可以適量混養草、魴、鰱、鳙等不與鱖魚爭食的魚類。
3.投喂 保持水庫內充足的、適口的餌料魚是促使鱖魚快速生長和降低餌料系數的重要措施。要注重在水庫內培植餌料魚。一般地要在水庫淺水區多布魚巢,然后向水庫內投放鯽魚、船釘子、麥穗子等一年多次產卵的野雜魚,并向水庫內投喂糠麩、酒糟等廉價的飼料,以培育鱖魚的可口飼料。餌料魚的培育一定要跟上,以保證餌料魚在數量上滿足養殖鱖魚的要求。當水庫餌料魚的數量充足時,鱖魚在水體底層捕食餌料魚,水面只有零星的小水花,水聲聽起來較小,且間隔時間長;當池塘中餌料魚的數量不足時,鱖魚經常追捕餌料魚至水體上層,水花大、水聲大且頻繁;如發現鱖魚在池邊捕食餌料魚時,說明水庫中餌料魚的數量已嚴重不足,需補充投放餌料魚。
4.輪捕輪放 鱖魚為底棲魚類,起網率低,少量捕撈時可用拋網或拉網。輪捕時,操作要小心,以避免魚體受傷。當鱖魚生長至體重400克左右時,即可捕撈上市,這樣既可以減少水庫的存魚量,促進小規格魚體的生長,又可以避免鱖魚生長過大而降低商品價值,進而提高養殖經濟效益。
三、養殖效益分析
1.經濟效益
以一畝水面每年計算:
投入:魚種100尾,
人民幣100元
飼料:人民幣100元
其它:人民幣50元
產出:鱖魚50斤
人民幣1000元
純利:人民幣750元
投入產出比:1:4。
目前我省池塘精養常規魚的畝利潤在1000元人民幣左右,投入產出比在1:1.35左右。山區小水庫養殖鱖魚的畝利潤相當于目前我省池塘精養的利潤;而投入只相當于池塘精養投入1/10左右。
2.社會效益 我省多小水庫、小泡塘,利用其山區水源充足,水質清新且無污染的優勢,大力推廣鱖魚養殖,對優化山區池塘養殖結構,增加優質魚產量和提高經濟效益,推動山區農民致富奔小康,將具有重要意義。
3.生態效益 ①、山區小水庫養殖鱖魚為低產出、高效益的養殖方式,不污染水質。②、山區小水庫養殖鱖魚可以節水、節電并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