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貂場的產仔期多半在四月中旬至五月中旬,尤其是五月一日前后五天是產仔旺期,可占總產胎數的75%-84%。
1.臨床表現及產仔
臨床前母貂拔掉乳戽周圍的毛,露出乳頭,產前活動減少,常臥于產箱內,不時發出“咕咕”的叫聲,叼草鋪窩。多數母貂產前拒食一至二頓。產仔時間多在夜間或清晨,順產時持續時間為0.5-4小時,每5-20分鐘娩出1只仔貂。
母貂難產時,食欲突然下降或拒飼,精神不振,焦躁不安,不斷取蹲坐排便姿勢或舔外陰部。有的母貂表現驚恐不安,頻繁出和產箱,時常加視后腹部,可見羊水或惡露流出,但不見胎兒娩出,發現難產并確認子宮頸口已開張時,可以催產,肌注催產素0.3-0.6毫升,間隔2小時后再注射1次,經3小時后仍不見胎兒出時,可進行人工助產或剖腹取胎。
難產時,也可以用10單位合成催產素2支和0.3毫克,前列腺素E2兩支混合液引產。
先用0.1%高錳酸鉀或雷佛奴爾消毒外陰部,然后用細導管徐徐插入子宮腔內,然后抽出鈾線,在導管口處連接裝有藥液的注射器。如導管口處無回血或羊水流出,將藥液注入,經催產仍無效時,根據情況立即剖腹取胎,成功率可達75%-80%。
判斷產仔的主要依據,是聽產箱內仔貂的叫聲和查看母貂食胎所排出的油黑色糞便。
2.產后檢查
第一次檢查在母貂排出油黑色的糞便后進行,看仔貂是否健康和吃上奶。方法是將母貂引出窩箱后,用產箱的草搓手,以免帶入異味,檢查時,動作要快、輕、準、不要破壞窩形。檢查最好在母貂走出窩箱采食時進行。
健康仔貂全身干燥,體重8-11克,同窩仔貂發良均勻,身體溫暖,抱團臥在一起,拿在手中掙扎有力,全身緊湊,圓胖紅潤。
不正常的仔貂,胎毛潮濕,身體發涼,在窩內各自分散亂爬,握在手中換氣無力,同窩大小相差明顯。吃過奶的仔貂鼻鏡發亮,腹部飽滿。沒吃上奶的仔貂要查找原因,如果母貂乳腺周圍毛沒拔掉,可以人工輔助拔毛。
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是產仔旺期,又是提高仔貂成活率的關鍵時期。據現場統計資料,仔貂哺乳期一般死亡率達10%-15%,其中產后起5日齡內死亡率占整個哺乳期死亡率的70%-80%。
初生仔貂早期死亡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還是妊娠期的飼養管理問題。崽貂早期的死亡原因如下:
(1)死胎、吸胎
在妊娠期喂變質飼料,飼料單一或營養不全所致。在母貂妊娠期一定要把好飼料關,飼料一定要新鮮全價,凡是質量沒有把握的飼料,即使數量極少,也不能利用。
(2)餓死
產后母貂泌乳、仔貂吮乳是動物的本性,但產下來的仔貂在12小時內吃不上初乳會造成全窩餓死。母性不強也容易使貂餓死。妊娠期飼料單一,動物性飼料供給不足或營養不全價,都會導致缺奶,從而導致仔貂大批死亡。
(3)凍死
如果產箱保溫不好,母貂護理不好,崽貂四處亂爬得不到熱量來源也容易使仔貂凍死。
(4)崽貂代養
胎產八只以上的母貂,如果乳量不足,母性不強甚至有惡癖,就要將其仔貂部分或全部轉給乳量充足、母性強、產仔期相關不超過一至二天的其它母貂代養。代養時先把代養仔貂放在產箱出入口的附近,讓代養母貂叼入窩內。注意飼養員的手上不要沾染異味,移仔前應用擬代養小室內的草將手搓擦。
3.催乳和補飼
仔貂在三十日齡前主要是由母貂來護理,此期的生長發育好壞取決于母乳的質量。一至十日齡仔貂日平均消耗乳量為4.1克,11-20日齡時5.3克,母貂產仔后一般情況下,一只母貂平均哺育七到八只仔貂。產仔哺乳期要密切注意母乳的數量和質量。遇有仔貂因缺乳或乳汁質量不佳而影響生長發良者,如大頭細頸、被毛卷曲時,亦要適時代養,仔貂生后20-30日齡在尚未睜眼的情況下,便開始吃母貂叼入窩箱內的飼料。生后二十日齡時要及時補飼,仔貂從三十日齡起,吃食速度很快,為了避免仔貂之間爭食,可以將飼料放在幾個食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