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關于孵化介質的問題在孵化時,與鱷龜卵直接接觸的物質即稱為孵化介質。通常孵化箱內的孵化介質為黃砂,其價格便宜,通氣、保濕、恒溫勝能好,是傳統的孵化介質。但用黃砂作為孵化介質后,孵化箱的重量大大增加,造成搬運不便,勞動強度大。為此有些單位改用無毒的人造海綿作為孵化介質,已初見成效。其方法是仍在原來的孵化箱內先鋪一層厚3毫米的濕人造海綿作為底層,在其上再鋪一層厚5毫米的人造海綿,在其上均勻打上直徑為2.6-2.8厘米的小圓孔,然后將鱷龜卵分別放在小圓孔上,鱷龜卵就不會任意滾動,其上再蓋一層厚3毫米的人造海綿即可。人造海綿具良好的通氣和保水性能,其重量輕,不僅降低了勞動強度,而且鱷龜卵的胚胎發育也更容易觀察。但缺點是卵的固定較麻煩,而且由于沒有黃砂的緩沖作用,控制穩定的孵化條件較困難。
2.關于鱷龜卵在孵化過程中能否翻動的問題一般認為由于鱷龜卵的卵黃相對較大,外包少量稀薄的蛋白質,因此鱷龜的胚胎抗震能力差,在搬動孵化箱時,必須小心輕放。而且鱷龜卵無蛋白系帶,在孵化過程中不能隨意翻動,特別是孵化開始一個月內,切忌翻動,否則容易造成胚體受傷,影響孵化率。但近年來不少試驗表明,鱷龜卵動物極的放置方位,不論是正放、橫放還是倒放,還是不同孵化階段的分批倒置,對孵化率均無多大影響,關鍵是鱷龜卵的質量以及孵化溫度、濕度和通氣條件等。但筆者認為這種試驗均未用生物統計方法進行,而且也缺乏對其胚后發育的進一步觀察,因此原則上還是應模擬鱷龜卵在自然界孵化的要求:即動物極向上,卵靜止不動。在檢查鱷龜卵的胚胎發育時,應輕輕撥開箱內砂層,取出鱷龜卵檢查后,仍應白點向上,原樣放回原處為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