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刺猬,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一種珍貴的藥肉兼用型經濟動物,不僅肉質細嫩、營養豐富,還有獨特的藥用功效。過去在農村,夏天到了黃昏的時候,在草叢里,屋檐下,經常能看到刺猬的身影。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公路網線的密集和人們追求效益心理的膨脹,野生刺猬的數量越來越少。鄄城縣箕山鎮的李繼貴6年前出于對野生刺猬的保護,開始飼養它們,并與刺猬結下了不解之緣。
刺猬是一種膽小易驚、喜歡安靜、晝伏夜出的動物,它做窩時盡量選擇在人少僻靜、遠離喧囂的地方。每年的四五月份和七八月份是刺猬發情的季節,為了繁衍后代,刺猬們要去尋找自己的另一半,所以這個季節,刺猬們活動頻繁,活動范圍也大,有的刺猬會爬上路基,橫穿公路,而夜晚光線昏暗,難免有的碾死于車輪下。
李繼貴養殖刺猬,是因為他經常看到有刺猬被軋死在公路上。這讓從小就喜歡刺猬的李繼貴感到很可惜。有什么辦法能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出于對刺猬的保護,那段時間一到晚上,李繼貴就騎車來到公路邊,他把爬到公路上的刺猬趕下路基,避免夜間行駛的汽車對刺猬造成傷害。可是行動緩慢的刺猬并沒有那么聽話,等李繼貴走后,它們又會重新爬上公路,而且李繼貴不可能一晚上都守在公路邊。到了第二天一大早,公路上還是會有被汽車碾死的刺猬。這時李繼貴意識到,要想真正保護它們,就得給它們提供一個舒適的生長環境,讓公刺猬母刺猬有一個合適的搭配比例,它們也就不用長途跋涉穿過公路尋找配偶了。
于是,李繼貴把公路上的刺猬帶回家,清理出屋后的院子,并給它們準備好食物和飲水。就這樣,李繼貴每天傍晚都會從公路上撿回幾只刺猬,時間一長,院子里的刺猬也就多了起來,有公有母,不少刺猬就開始尋找配偶,開始交配了。
兩個月后,不斷有小刺猬出生,李繼貴很高興。為了給母刺猬和小刺猬更好的居住環境,李繼貴用磚瓦給它們搭起了窩。小刺猬一天天長大,李繼貴也非常高興。就在這時,李繼貴被舉報了,說他非法飼養野生動物,當地林業部門的人按照舉報線索來到了李繼貴的家,果然這里有不少刺猬,他們對李繼貴說刺猬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不能私自捕捉和養殖。
李繼貴把在公路上救刺猬的經歷說了一遍,林業部門的工作人員聽了以后很受感動,他們看著刺猬在這里生活得很好,又有固定的場所和設施,就對李繼貴說,刺猬是經濟價值很高的動物,如果想養殖,可以申請辦理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把這當做一項產業來好好發展。在林業部門人員的幫助下,李繼貴把需要的各種手續辦全了,從此走上了刺猬養殖的道路。
因為刺猬是夜行動物,一般白天不活動,晚上比較活泛,李繼貴為了更好地養殖刺猬,也來了個白天睡,晚上起,陪著刺猬,一個個的養殖心得就是從這黑白顛倒的生活中摸索出來的。
李繼貴發現刺猬比較膽小,而且眼神還不太好,尋找食物主要靠聽力和嗅覺,白天很少活動,也不大進食,不過,只要天一黑就到處找吃的。于是李繼貴就“投其所好”,每天晚上八點給刺猬們“開飯”。李繼貴給他們準備了專門的“營養套餐”,種類繁多,營養豐富,大大滿足了刺猬生長的需求。
李繼貴把刺猬的伙食安排得很不錯,把鴨肉加工的下腳料連骨頭帶肉地攪餡,再加上自家地里產的蘿卜、南瓜一起絞碎,然后和玉米面摻在一起。刺猬飯量不大,每天晚上一頓就可以滿足它們的食量了。
刺猬天生不愿被束縛,李繼貴就給刺猬留出了足夠他們活動的空間,院子里種上樹木,用秸稈枯葉堆上大大小小的草垛,盡量把刺猬的活動空間模仿得跟野外一樣。
養殖刺猬最重要的就是細心,一般只要注意溫度變化,刺猬幾乎就不會生病。像刺猬感冒這樣的小毛病,李繼貴很快就能幫它們治愈。幾年下來,經過科學地繁殖和合理地防疫,李繼貴在他的養殖場繁殖了一批又一批的刺猬。刺猬皮作為一種中藥材,效益非常可觀。李繼貴靠刺猬發了家致了富。
如今李繼貴已經把刺猬產業做大做強,形成了集刺猬養殖、藥材加工、食用刺猬肉于一體的刺猬產業鏈。不僅如此,李繼貴每年都會向野外放生500只刺猬,擴大野生種群的數量,維持生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