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蠶技術的增產方法一:養好小蠶。
①堅持小蠶共育。小蠶共育可提高飼養水平,便于統一技術處理、統一發育進度、省物省工、節約成本。
②調好溫度、濕度。小蠶適宜高溫多濕環境,目前推廣的大多為多絲量品種,為發揮該品種優良性狀,必須使其10天入三眠,盡量縮短小蠶期、延長大蠶期,多食桑多吐絲;此期溫濕度為,收蟻當天29℃、干濕差0.5℃,1齡28.5℃、干濕差0.5℃,2齡27.5℃、干濕差0.5℃,3齡25.5℃、干濕差0.5―1℃;
③掌握好選葉標準:小蠶蠶期短,生長速度快,一旦桑葉標準掌握不準,易造成發育不良;用葉標準為:收蟻期葉黃中帶綠,1齡、綠中帶黃,2齡、嫩綠色,3齡、濃綠色;小蠶用葉量要保證在下次給桑前略有剩余為宜,春蠶期2齡亦可用三眼葉;因為三眼葉齡開差小,成熟度均勻,不會造成蠶體發育不良,且有利于節省新梢葉,便于條桑發育和提高桑葉產量。
養蠶技術的增產方法二:良桑飽食養大蠶。
蠶在5齡中期前食下的桑葉蛋白質,主用來營養建造蠶體,5齡后期食下桑葉蛋白質主用來完成絲物質合成;養蠶目的主為獲得繭絲;因而大蠶期必須精心飼養、良桑飽食、以防饑餓;另5齡期蠶食桑量大,有大量水分從蠶體內排出;通風換氣,降低濕度也是飼養好大蠶的關鍵。
養蠶技術的增產方法三:斜面條桑育。
此可減少蠶室投資、節約采葉用工,減少桑葉浪費,保護葉質新鮮和蠶座通風透氣,不需除沙等優點;采用這種養蠶形式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春蠶期在只育小蠶時,不采頂端葉和盡量不采新梢葉,5齡開葉后結合夏伐應進行條桑育(指不養二春蠶的);②秋蠶期應9月20日前后剪條,剪條后枝條上必須保留3―4片葉,讓其繼續營養枝條,剪條高度以冬季剪梢高度為準,剪條不能碰落頂端葉片,否則腋芽會萌發。
養蠶技術的增產方法四:大棚養蠶
可就地取材、因陋就簡、節約蠶室投資,為蠶桑生產向產業化、專業化、規模化發展提供物質保證;還可提高工作效率,易人工控制溫、濕度、蠶病發生少(無病原物積累),提高繭質等優點(通風透氣、降低溫、濕度)采用這種形式養蠶必須注意①大棚宜南北向,兩端應方便揭蓋和人進出,便于調節大棚內溫度和濕度;②防螞蟻、蟾蜍等侵害;③大棚四周應能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