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綿羊養殖之羊痘病的防治
一、綿羊養殖之羊痘病的臨床癥狀
病羊初期體溫升高,食欲減少,精神不振,呼吸急促,鼻中有粘液,眼結膜潮紅,鼻翼鼻梁兩側張合頻繁,繼之可見眼瞼、鼻孔、唇部、鼻梁兩側、前后腿內側、會陰部、乳房、腋下、無毛等處有不同程度的20厘米左右圓形紅斑,無毛部位可見隆起皮膚表面的圓形扁平小丘疹,養殖戶稱之為大紅臉,第二天丘疹頂端開始變軟,形成水皰,幾天后發黃變為膿皰,最后呈棕色結痂。有的未發展為水皰,為硬的丘狀物,呈臍狀,留下淺紅色疤痕。
二、綿羊養殖之羊痘病的臨床解剖
病羊口腔和咽部粘膜增厚水腫,呈暗紅色,有紅斑點、丘疹和水泡,鼻腔、氣管粘膜有少量潰瘍,氣管內壁有粘性滲出物,食道有數個圓形紅斑,瘤胃和皺胃有小片的糜爛區和點狀潰瘍面,肝臟有淡黃色的干酪樣結節,肺有片狀的紅色區域,淋巴結腫脹、色紅。
根據流行情況、臨床癥狀及解剖變化,診斷為羊痘病。綿羊和山羊都受感染。
三、綿羊養殖之羊痘病的防治措施
1.嚴格進行封鎖。病羊隔離,圈舍飲水處及污染地用0.5%高錳酸鉀水進行徹底消毒。
2.病羊口腔、唇部局部用0.5%高錳酸鉀水沖洗,涂擦碘甘油,同時,成年羊用青霉素160萬、鏈霉素100萬各1支混合肌注,病毒靈注射液肌注,重癥羊用5%葡萄糖加Vc和鈣劑注射,防止炎性滲出,羔羊酌減,每日兩次。
3.對疫群未發病的羊只和周圍連隊進行緊急預防,注射山羊痘弱毒凍干苗,每只羊局部注射0.5毫升,可有效地控制疫病流行。病死羊只深埋,地面火焰消毒。對病羊弱羊只用全價飼料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