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鵪鶉出殼后就入籠中飼養,用有排煙管的煤爐升溫,一日齡時舍溫32℃,以后每日下降0.5℃,至20日齡氣溫20℃以上時脫溫。

小鵪鶉用肉小雞料(粗蛋白質含量不少于22%),直到產1個蛋時,再換用粗蛋白質不少于18%的蛋雞料90%加10%豆粕飼喂。到產蛋率達到40%時,用80%蛋雞料加20%豆粕,這樣粗蛋白水平就分別為20.5%和23%。每天保持23個小時槽內有飼料,14~15時應“盡槽”(讓鵪鶉把槽內的飼料吃干凈后再加料)。盡槽時,每籠放入10克左右綠豆大洗凈的石灰石砂粒。有條件時放入切碎的胡蘿卜、葛芭、紫云英、蕹菜、莧菜、紅薯葉,每只約2克。須注意的是,青飼料一旦開始喂就要常年堅持,不要間斷。時斷時續會影響產蛋。
保持鵪鶉舍的安靜,嚴禁外人進入。
鵪鶉的免疫、保健程序,老曹也有自己的一套:接雛后用雞用多維電解質飲水。次日起用鹽酸林可霉素加壯觀霉素的可溶性粉飲水,連用3~5天,以防治大腸桿菌、白痢、葡萄球菌、鏈球菌病。7日齡用雞新城疫Ⅳ系——傳染性支氣管炎H120飲水免疫。保溫階段如有腹瀉,可用硫酸丁胺卡那霉素飲水。30日齡前后,用禽流感—雞新城疫Ⅰ系重組二聯滅活苗飲水或點眼、滴鼻。
此外,產蛋期如遇拉稀(禽霍亂或大腸桿菌病等),可用強力霉素加新霉素的復方制劑,飲水二三天,不至于引起產蛋率下降。熱天,鵪鶉熱應激較多見,可在每100公斤飲水中加入維生素C50克。